首页
中国故事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中国收藏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中国歌曲
词曲家姜延辉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名人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肖炎方
名人汇
黄晨灏文集
文旅
现代作家
旅游
社科
法制
华商走世界
经济
科技
企业
医疗保健
新渔故事
首页
>
黄晨灏文集
>
兰州,两山加一河的生态型市建设
2010-12-15 | 来源:
儒家经济文化网
小字号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兰州这个峡谷形的内陆城市即显山又露水。母亲河穿城而过,南北两山遥相呼应,草木葱茏,水瘦绿肥,钢筋水泥的间隙弥漫着黄河的气息,大城小巷的街头散发着自然的灵性,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原本是大自然生态氧吧的兰州,却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究其原因,是因为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在作业过程中的污染物、城市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排污设施的不到位、兰州峡谷形的地理位置对空气的不易扩散等因素,造成大自然不能达到有效地净化。那么,如何还原兰州这座大自然的生态氧吧,打造两山夹一河的生态型城市建设呢?
第一,
投资引进国际标准的环保排污设施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工业是城市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可是,一方面需要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污染严重的工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要碧水蓝天的生态环境。这看起来似乎是有悖常理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这种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却有着它内在的联系,这就需要引进高标准的环保排污设施。不仅可以净化环境,还可以加快兰州循环经济的建设步伐。
第二,确保城市的标准生态容量,禁止过度开发
生态型城市的建设,要遵循人与自然的生存法则。在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同时,优化能源结构的利用和再利用,确保再生资源不被浪费,提高人类安全健康的生活质量,有效限制过度开发和扩张,确保城市的标准生态容量,加强公共绿地开发和建设。减少或取消景观工程的建设,加大树木、花草等植物的种植和管护,提高绿化率,以做到植物地放氧吸碳,是人类享受到真正的低碳生活。
第三,继续加强南北两山的绿化建设和基础设施保护
南北两山丰腴的花草树木,不仅仅是装点兰州的风景,最主要的是保护着城市人的身心健康,那些花草树木释放出的氧气和吸收的二氧化碳,虽然不能给目前的兰州还来碧水蓝天,但至少它还在那些污染物中给每个生活在兰州的人,提供有关健康的氧气。所以,在保护好现在的基础设施上,继续加强南北两山的的绿化建设。南北两山对兰州生态环境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四,倡导生态观念,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生态观念是人类赖以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形态,提倡保护生态、爱护生态、尊重生态,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健康发展最基本的保障。对于生态观念的倡导,就是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不论是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市民的一言一行,都要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及下一代健康的高度出发,强化市民的环保意识,共同营造干净、清爽、健康的生活环境。
第五,调整生态型产业结构,加强生态型城市的系统建设
作为以工业为主的兰州,生态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一项长远的战略,面对兰州空气不易扩散的峡谷型城市,可以考虑在南北两山建设空气对流净化系统或设施的同时,借助黄河的资源优势,退出占据城市地面的景观型建筑,增加多样的植物种植。同时,加强人文、科技、法制、和谐的生态型城市的系统建设,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人类、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型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即显山又露水的兰州,是大自然恩赐的生态型城市,只是在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忽视而造成严重的污染。在新的机遇和发展转型期,依据人与自然的生存法则,做到以上五点,兰州不仅成为新型的生态城市,而且成为中国城市中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氧吧,是旅游、休闲、避暑、度假的圣地,是兰州成为真正的“黄河之都”。
(责编:李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钱塘汐(175)
钱塘汐(174)
钱塘汐(170)
钱塘汐(169)
钱塘汐(168)
钱塘汐(167)
钱塘汐(162)
钱塘汐(159)
钱塘汐(69)
钱塘汐(120)
热门排行
1
人民微博大V黄晨灏,中国行:走进,“四川
2
人民微博大V黄晨灏,中国行:走进中国(宋
3
福州南站党总支书记王威回答黄晨灏
4
人民网强国论坛著名网友鄂云龙回答:黄晨灏
5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于立新回答:黄晨
6
黄晨灏:从“抵制日货”出发兼谈南海所属问
7
梅州市法制局局长胡振兰回答黄晨灏
8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国家版
9
捍卫尊严 从自我做起
10
纪宝成:我不认为中国青年学生创造力比别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