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V黄晨灏 中国行#一篇“老年人撑起保健品市场,66%老人掏钱因推销广告”新闻让我想到许多。如果,我们进入老年后,我国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行业还是无规则可循,谁来负责呢?这个问题值得全社会有志之士的普遍关注。
中国功能性食品专家、四川新渔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建中曾对我说,“功能性食品采用原材料和标签管理是国际通行办法,如果企业不按照规矩出牌,国家监管部门可以直接罚至他们倾家荡产。”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目前功能性食品市场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究其根源,还是监管部门行政和执法不作为造成的。如果,对功能性食品审批大搞“一刀切”,这不仅不符合现代科技、经济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扼杀了中国人“千年健康长寿”的中国梦。
原文:中国保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
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老年人自己购买的比例达到了近40%。在购买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平时省吃俭用的老年人,买起保健品却一掷千金。在购买保健品时,许多老年人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个看似并不高明的骗局之中。变相推销高价保健品的欺诈行为越来越多,打着专家讲座的幌子、施以小恩小惠赠送礼品、嘘寒问暖的温情牌……各式花招频出,让大量老年人被“忽悠”后却仍旧深信不疑。
76岁的徐大爷,有多年糖尿病史,并伴有心脏等疾病。只要听到能治自己病的药,他都愿意去试一试。
专注于老年人问题研究的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卢明生发现,现实中,有些保健品厂家请来的所谓“专家”、“教授”、“学者”都是托儿。在老年人面前介绍这种产品的“特殊”与“疗效”,并发布所谓的“权威报告”,“甚至有的保健品店会请一些人送锦旗,现身说疗效。”
现实中,卢明生在调查中发现,卖方通常对产品功能进行夸大营销。同时,保健品公司所售的产品也在“升级”,从最初的保健酒、蜂王浆、激光表、钙片等变成了“保健品骗局+金融传销骗局”的手段。
在卢明生看来,老年人精神生活的缺失,无法从家庭成员中获得充足的精神依托和慰藉,只能寻求外界的支持,这也是老年人在外容易受骗的重要原因。老人独自居住,于是,卖方打出温情牌、提着水果拜访老人、给老人倒洗脚水,甚至喊出“爸妈”。“同时应该完善保健食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管职责,相关监管部门要做好监管衔接,以保证老年人的利益。作为最直接接触老年人的社区居委会也应不时地向老年人宣传这样的骗局。”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中称,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近10%。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主要依赖于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的陪伴,这也是空巢老人往往容易出现“空巢综合征”的原因。许多老年人出现失落、孤独是寻找新的精神依托和慰藉的重要因素。
一名曾经被保健品公司骗过的老年人认为,老年人单纯善良,都市年轻人奔波忙碌,这样的家庭组合让一些保健品销售商抓住了商机,不断升级营销策略,变换招数让更多的老人上当。“许多人买的不是保健品,买的是寂寞和无奈。”
“主要是企业抓住了老年群体渴望得到陪伴、害怕寂寞的心理特点。”在资深心理咨询师帅莉看来,子女应多陪老人,多与老人交流沟通。并告知老人此类骗局的案例,让老年人对此有所认知。同时让老年人有更多的业余爱好,加强身体锻炼。(来源:人民网)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