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兔年年味怎么越来越淡了?过年“没劲”、“没意思”。我说,不是淡了,而是与时俱进,移风易俗,现代化了。年味没淡啊,年味其实就是亲情、团圆、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与感觉。
有人说就北京的新年拜年短信就是上十亿,大多转发,不像以前走街串巷拜年,越来越淡了。其实正是一种新式的拜年方式,节约时间和精力,也无需礼尚往来,试想全国电话、手机、QQ、电子邮箱……拜年多少,多么时尚,怎么就淡化了呢?
有人说央视春晚淡化了,其实今年的央视春晚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群众办春晚,节俭办春晚的目标,一改以前的豪华舞台布景,豪华服装装饰,豪华明星阵容,而是农民工、西单女孩也上春晚,春晚不就是高兴高兴么?这怎么就淡化了?
除夕之夜大多大中小城市空气质量恶劣,空气严重污染,甚至还有鞭炮伤亡事故,5000多起火灾,老人孩子的气管炎,鼻炎频发,这还平淡啊!像地震一般,不亚于全年矿难,还要浓郁到什么程度?
大吃大喝,餐馆包席爆满,特别是公款吃喝,天价包席,领导又怕伤胃,很少动筷子,下级更不敢动筷子。餐馆老板说有的酒席只动了几筷子,点的饺子根本无人吃,又不打包,按照餐馆卫生条例,剩菜全部倒掉,实在可惜。公款吃喝,可惜了么?心疼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成果么?而有时肠胃病、溃疡病的高发期。这还是淡化么?
游子归心似箭的情愫,农民工的一票难求,中国特色的春运,风雪路上人流如潮,年味还不浓呀?
年味原本总是在随时代变迁而变化,千年之前、百年之前、三十年之前、今天,年味一定大不相同。但历千百年而赓续至今,“中国年”生生不息,又一定有其不变的基因在主导着它的遗传与变异。世界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的春节。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中国年”终不会式微,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
然而,从历史的长河望去,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中国年”在中国人的心里就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差异,本身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折射出在时代变革和外来文化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与坚守,更反映出当代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叩响的是在融入世界、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具有怎样的文化自觉。我们孩子不会像我们一样过年就是放鞭放放炮,穿新衣戴新帽,吃鱼肉……而是上网玩游戏,公园里看熊猫,唱歌听音乐把舞跳……其实像龙灯彩龙船剪纸花灯……还被百姓传承着。
新年应该有新的年味,才真够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