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7%。也就是说,大约6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人。
王刚以身处的淄博市为例,列举了一组数据,他说,“淄博市常住人口约470.4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约109.3万人,占比达23.24%,位居全省第三,仅次于烟台、威海。博山区常住人口41.06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29%,位居淄博市第一。”他说,全社会老龄化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养老问题将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社会性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王刚发现一些养老方面的共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尖锐。虽然各地养老服务体系都在逐步完善,但依然跟不上人口老龄化递增的速度,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质量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养老服务产品与老人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和错位,服务、产品和市场化需求脱节的情况普遍存在。养老需求是人的需求,必然是多元化、个性化的,很难用单一的模式来满足,目前在我国特别成熟、认可度高的养老模式还较少。
二是农村养老服务需要得到更多关注。一方面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大量年轻人外流造成空巢、留守老人增多,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另一方面,纯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普遍偏低,导致农村老年人纳入保险水平低,每月的养老金待遇远不能满足养老所需,一旦患重病,这些老年人的生活将陷入困境。第三,农村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医疗条件存在数量不足、功能缺失等问题,有的地方养老院因功能配套不完善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未发挥其功能。第四,农村养老观念意识需要提升,部分老人碍于面子不愿去养老院,担心左邻右舍会认为子女不孝,从而放弃去养老院。
三是政府养老覆盖程度及保障水平不高,社会化养老存在多头管理、政策打架问题。目前政府主导的养老服务一般只向特殊群体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也就是政府“兜底”养老,养老服务的供给倾向于救助,覆盖人群多为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老人”以及部分高龄老人。同时,养老服务人员从业意愿低,专业化水平低,年龄偏大,仅能提供单一的日常照料起居服务,难以提供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养老服务。社会化集中养老存在多头管理现象,民政、卫建、医保等部门交叉管理。比如医养结合的模式,根据现有政策规定,医院没有资格设立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又不能设立医疗科室,医养结合游走于合法与非法的边缘。同时,在获得医保报销、抵御风险方面也受限制。如对居家老人开展上门医疗服务,尚未得到医保的有效支持。同样,对于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多头管理极易引发多头不管。
针对发现的问题,王刚建议,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主导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一是政府要明确其承担的养老服务责任,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清单,统一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国家统一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让各级政府部门科学掌握本辖区内老年人失能状况和照料需求。二是对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社区,要不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快社区服务设施的适老化改造,为家庭养老提供配套支持。为社区居家养老不断嵌入新的服务功能,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精细化照料服务,以缓解家庭照料者的压力。三是明确公立养老机构的兜底保障定位,公立养老机构应承担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的长期看护职责。不断加快公立养老机构的标准化建设,盘活存量养老机构资源,支持新增护理型床位,以适应不断增加的老龄化需求。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养老机构设施运营。在经济发达地区,鼓励高端养老机构发展,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五是鼓励整合地方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按需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深度合作,鼓励医务工作者为高龄老人和失智老人提供上门诊疗志愿服务。
建议对农村养老服务提供适当政策倾斜。农村养老服务的困境还是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在此背景下,缓解农村养老问题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其次要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人们多缴费,提高养老金水平。要从政策上鼓励把农村的公共闲置资源(比如闲置的学校)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多村联建联营农村幸福院,为老年人提供长者助餐、简单护理和失能看护等照护与服务。对农村幸福院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落实等级评定制度,完善落实各级分别负担的财政补贴运营奖补制度。
建议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目前养老机构普遍面临“用工难”问题,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养老服务人员多为年龄偏大的进城务工人员,经过短暂培训上岗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多角度、个性化需求。建议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要从源头抓起,建立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专业,不断增加老年医学、康复治疗、疾病护理、营养保健、心理咨询等专业师资力量,并多渠道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开展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认定,将职业技能等级与工资收入、服务价格挂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升服务人员的获得感和公众认同感,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行业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工作水平,满足老龄化社会对养老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建议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健全养老服务发展工作机制。建议从中央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根据全国各地老龄化程度差异制定分层政策,不要搞一刀切,财政转移支付适当向老龄化程度高的地区进行倾斜。建议从国务院成立联合调查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并认真分析多头管理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明确养老服务的管理部门。建议将分散在民政、老龄、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的养老服务管理职能集中到民政部门,在保证其有充足的财权、事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上,使其成为养老服务行业的真正管理者。同时,养老服务政策还要明确民政部门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牵头部门,改变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头管理的现象,逐步把各级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归口于民政部门统一管理,从而结束令出多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现象。以民政部门为主,建立养老服务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有序推进工作,避免造成多部门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
建议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为养老事(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加强养老机构的准入、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监管,制定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建立健全联合惩戒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对无证经营的或严重违反管理规定的要严格取缔。严格从业人员准入标准,推行持证上岗,力促各类养老机构做到设施标准化,制度规范化,服务精细化,切实保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成都三生万寿养老院 儒经网网络宣传工作室(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