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大运会载誉归国,各国代表团回到了日常生活。这一次,他们把自己在成都的经历带回了家乡,对于比赛的兴奋还在持续,关于成都的美好回忆还在发酵。在成都大运会期间,两万名志愿者奔赴赛场内外的各个岗位,向世界表达文明城市的志愿精神,也获得了各代表团的高度肯定。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天涯此时共婵娟。正值中秋佳节,志愿者和代表团们的友谊仍在延续:有人把中秋节的习俗介绍给外国友人,有人拍视频介绍中国的月饼,远隔千里的人们,在这一天纷纷望月遥寄相思……
从成都大运会载誉归国,哥伦比亚代表团排球队12位女孩收到了一则新消息。9月28日,成都大运会期间担任哥伦比亚代表团随行志愿者之一的王炳燊,提前向这些友人们发去了中秋祝福。
“月饼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这是流心蛋黄月饼,这是巧克力蛋黄月饼,这是云腿月饼,这是玫瑰花瓣月饼,也可以称作鲜花饼吧……”在社交平台上,王炳燊向大家着重介绍了中国中秋节的来历和吃月饼的古老习俗,还有当下时兴的各种月饼。
为了让外国朋友们更直观地了解这种传统美食,他还制作了一则专门介绍月饼的视频。看到分享后,大家纷纷点赞。哥伦比亚姑娘Camila回复王炳燊,自己真的很想到成都来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
代表团团长Juan则告诉王炳燊,目前姑娘们正在哥伦比亚首都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已经拿到11枚奖牌了,正逢中国中秋节,他更感到高兴。如果有机会,自己也很想尝试下巧克力蛋黄月饼。
王炳燊是四川外国语大学大学研二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这个暑假,成都大运会成为了王炳燊研究生生涯中的一段美好记忆,他作为哥伦比亚代表团的随员接待志愿者之一,获得了一段珍贵的跨国友谊,至今仍在延续。
除了王炳燊,还有很多小青椒在向全球发出中秋“邀请函”。例如,四川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周睿添,成都大运会期间担任肯尼亚代表团随团志愿者,中秋节他也向外国友人发送了节日祝福,向他们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29日,四川农业大学正读大二的杨晰甯,也向当时朝夕相处的澳大利亚代表团朋友们分享了中国中秋节的习俗。
实际上,成都大运会期间,不少代表团成员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成都的茶文化和火锅,以及成都话。“我教了他们说成都方言,比如巴适这种基本的方言词汇。”杨晰甯介绍。
2023年,杨晰甯如愿成为小青椒,这段珍贵的记忆对她来说格外珍贵。看到自己家乡的大熊猫基地、宽窄巷子等能够得到他人的欣赏,她感到非常自豪。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分享,让成都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