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 ”的早期民俗记忆
作者:孙和平(成都)
什么是“落担”在四川各地,客家移民后裔口碑中不难听到“落担”、“落担始祖”、“落马始祖”的说法,在谱牒一类地方文献资料中也间有记载。“落担”是指湖广移民千里跋涉之后,放下行李,选择落籍于四川某个地方,从此定居落业下来。“落马”也是这个意思。在传统民俗意识里,“马”、“骑马”都是威武、尊贵、荣耀的象征符号。“落担”的说法当然就没有“落马”那么气派,那么有脸面了。
一字之易,从一个侧面透露了民间社会夸富、冒大的民俗心理现象。 民间有关“落担”的说法各地民间有关“落担”的说法还有很多,开江长岭乡广西沟李氏家族世代传说,“湖广填四川”迁徙路上,先祖路经广西沟其地,拟稍作休息,殊料先祖拿随身携带的木碗取水解渴,碗却掉落井底。一行人顿感惊异,认为这是上天在冥冥中的暗示,他们的衣食营生就在此地,别无选择。
巴中市巴州区光辉乡宋兴村三社别姓家族,祖籍陕西西安府富平县东河里麦子店 (今觅子乡别家村 )。据别家口碑传说,清康熙年间,先祖别结离去世后,别氏三兄弟由秦入蜀,行至巴州中二甲柏顶子山大垭门下,看见白果树 (银杏)开花,以为吉兆。二弟维汉说:“哥,咱不走了,就在这儿安身吧。”遂将先父灵骨葬于柏顶子山下龙头,就地插占落业。
洛带镇宝胜村刘家宅,刘氏先祖入川后所建,位列成都市第十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风水堪舆是移民落担入籍的普遍动因风水堪舆也是移民落担入籍的普遍动因。祖籍湖南零陵的朱氏家族,其始迁祖梁老孺人,携三个儿子千里风尘,历经艰辛。一日进入新宁县骑龙乡境内,天色将晚,凉意袭人,偶见沟底竟藏有一户人家,正冒炊烟。
主人是一对年轻移民夫妇,有意留他们同住一地,也好多一些人气。梁氏心有所动。次日,梁氏起了个大早,将狭沟里外踏勘一番,看重其“太极图”形风水地貌,决定落担于此,扎下朱家的根脉。 落担之日,在房前栽两棵柏树,寓意落业生根开江杨柳乡落山槽唐家湾唐姓,入川始祖唐西政,广西博白县人,落担之日,在房前栽两棵柏树,寓意落业生根,起根发脉。数百年来,柏已苍苍,傲岸于岩口之上,成为远近一大标志性景观。
古柏裸生一大根系,横七竖八,盘错于大岩石之上,提供了天生坐凳,过路人无不在此遮阳避雨,歇歇气,抽抽烟。 祖先上川落担时所用的“担”关于“落担”,成都机投场刘姓老人说,他小时候在中江县仓山镇龙怀村老家,见到祖先挑担上川的桑木扁担和竹箩篼,已保存了三百年。每年清明会才拿出来供在神龛上。
无独有偶,另据赵长松《三台客家研究 》一文(载《四川客家通 讯 》2003年第1期)记述,三台县西平吴氏宗祠正殿横梁上,据说密封着祖先上川一路担卖苦力的一根扁担。吴氏家族系客家民籍,祖上来自福建。
刘、吴、唐三姓都珍视着祖先上川落担时所用的“担”,对祖先的“落担”做出时空定格,加以神圣化—这是来自民间的一种中华文化意义上的深刻:扁担与大梁联系在一起,便成了移民族群的一个民俗象征,象征了移民先祖不畏险阻,敢挑大梁的顽强奋斗精神;把扁担竹箩篼供奉在神龛之上,反映了移民后裔对“落担”这一民俗文化价值的崇高性认识和世代传承的民俗文化意识。落担者,安居落业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关于社会和谐、人民福祉的理想所在。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