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 铮
今年5月19日是第13个中国旅游日,文化和旅游部决定以“美好中国,幸福旅程”为主题,开展主题日、主题周、主题月活动。(5月14日中国旅游新闻网)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下,旅游已成为人们感受美好中国、开启幸福旅程的重要途径。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文旅行业上演了“狂飙”式复苏——
4月28日,假期还未至,故宫博物院、八达岭长城、泰山景区等多个热门旅游景点“五一”假期的门票就已售罄;假期结束,“12万人进淄赶烤”登上微博热搜……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按可比口径,两项数据均已超过2019年同期。
刚刚经历过含金量十足的“五一”旅游小高潮,又迎来第13个中国旅游日。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意识到,要想旅游“火”更须文化“活”,各地纷纷深挖文化内涵,盘活文旅资源,打造过硬品牌,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河北围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一主题,策划推出了红色经典、生态山水、历史文化、古城古镇、蔚蓝海滨等五大主题的15条休闲度假精品旅游线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让大家在文化游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往往这样形容文化和旅游的关系。这也说明,我们向往“诗和远方”,除了希望欣赏优美的自然风景,更注重满足精神需求和情感需要。因此,最吸引人的“远方”一定有震撼心灵、能实现与历史对话的深厚文化。在今年大众点评“必玩榜”上,北京798艺术区、上海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等文化类旅游目的地上榜数同比增幅近130%。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从一个侧面说明越来越多游客更加注重精神享受,尤其是对文化的认同和再认识,这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最生动体现。
早在几年前,《中华好诗词》《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节目火爆,引发了大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旅游目的地引流的作用。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结合,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在政策支持和媒体传播的助力下,如何让文化“活”起来,与旅游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走进蔚县古堡,感受中国“北方最美的古建筑群”之美;漫步大运河畔,看沧州城市发展的最新实践;探访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品味工业文化……近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日益深入,我省各地涌现出一批文旅体验新场所,为游客提供旅游消费的新场景和新体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文化资源,讲好文化故事,让“活”起来的文化丰富旅游品牌的内涵,才能不断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此外,还需不断开发文旅融合新产品,突破传统的“观看模式”,提供全新的“体验模式”,让游客成为参与者,激发文化认同感。
我们相信,以文为笔,以旅为墨,文旅融合的美好图景必将向着纵深处铺展,抵达更加精彩的“诗和远方”。
本文由成都市府南河(锦江)综合整治倡导者、成都黄龙溪古镇旅游综合开发第一人、黄龙溪得舍禅意酒店董事长李勇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