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文化 > 旅游 >

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2023-11-10 | 来源:光明网
小字号

光明网-《光明日报》 | 作者 宋子千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推进,许多乡村积极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强文化赋能和旅游带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旅游体验。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乡村是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丰厚的文化内容,是文化宝库。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一些老房子损毁,一些优秀传统生产生活风俗如传统耕作方式、传统手工艺、传统食品制作方式、传统音乐戏曲、传统游戏娱乐、民间传说故事等濒临失传甚至逐渐消失。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要因地制宜、分门别类进行保护发展。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大拆大建,要有呵护老屋、保护古建、留住乡愁的意识,对连片的或具有地域典型性和观赏性以及历史悠久、承载着人们浓浓乡愁记忆的老屋老宅要进行保留,以“绣花”功夫进行维护修缮,切实加强对优秀乡土建筑和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努力实现人文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此外,应尽量保留过去生产生活中使用到的各种用具实物。一些传说故事、音乐戏曲、仪式风俗等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加以保存记录。保护之外,还要积极传承和有效利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一些传统耕作方式、生产生活习俗等进行展览展示,唤起人们的乡愁。不一定要专门建博物馆,可以发挥社会力量,利用餐馆、饭店、商场、社区公园等空间灵活进行展览展示。除了提供静态观赏的展出,围绕传统耕作、手工艺、食品制作等还可开发体验式项目。传说故事、音乐戏曲等不仅可作为旅游演艺的一部分,也可以嵌入到更多的旅游活动项目中,为游客提供新奇独特、互动感强的文化体验。当前,人们在旅游消费时更加注重多样化、个性化体验,正是乡村充分挖掘利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好时机。

积极融合现代化元素,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农村是向前发展的,在深入挖掘、充分保护、积极传承和有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围绕农村居民和游客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创新乡村文化的表达方式,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首先要持续推动文化下乡,让更多专业人士对农村传统优秀文化进行艺术化再造和时尚化表达,提升农村居民的审美情趣,让本地居民发现家乡的美,同时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当前农村地区有大量闲置房屋,经过改造就可能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特色民宿或旅游休闲空间,这方面已有许多成功案例。其次要大力提升农业农村的科技应用水平。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旅游发展的两大动能,农村有广阔的生产生活空间,科技创新大有用武之地。如5G、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等在乡村文化和旅游产品开发、服务提供、营销管理等方面都可以有很好的应用,要引导和支持更多科技企业、人员提升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中的科技“含量”。最后要充分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式。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农文旅融合发展不能忽视农业这个根本。一方面,我国农耕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有历史悠久的耕读传统,也有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赋予的科技和文化内涵,这些都可以成为游客体验和研学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也可以对接旅游市场、植入文化元素,扩大农产品销售,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大力建设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旅游效益。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目的不只是获得更多经济收益,还应创造社会效益。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度,让本地村民在参与当地文旅项目的过程中,不仅提高收入还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扩大交往、充实生活。农村居民中不乏具有艺术天赋的人才,可以引导并支持他们在音乐、戏剧、美术等不同领域发展。要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这两年火爆“出圈”的村BA、村超、村晚等为何对外地游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正是因为这些活动体现了当地居民对生活、对乡土的热爱,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感染了全国人民。要倡导文明旅游,引导游客爱护生态环境,尊重当地居民和当地风俗习惯,在领略田园风光的同时感悟文化、陶冶心灵。

作者:宋子千(中国旅游研究院首席战略研究员、政策与科教研究所所长)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08日 05版)

本文由成都市府南河(锦江)综合整治倡导者、成都黄龙溪古镇旅游综合开发第一人、黄龙溪得舍禅意酒店董事长李勇推荐!  

(责编:刘涛)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重庆文旅,再获殊荣!
  • 中娱协与横店影视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打造沉
  • 以新媒体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 用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3中国西部文旅总评榜”启动
  • 广西将加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 助力文旅强区建
  • “冬日暖阳 津味绵长”文旅推介会在上海举办
  • 安徽前三季度实现旅游收入6212亿元 文旅消费
  • 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成都航空口岸今年出入境旅客量突破200万人次
热门排行
  • 1全国已有1152家A级旅游景区暂停开放
  • 2祁连山国家公园惊现6000年前细石器遗存
  • 3国潮+文旅 新青年热衷旅游新玩法
  • 4贺兰山下:美景+美酒 打造葡萄酒新业态
  • 5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调研组调研巴东文化旅游
  • 6防疫下的春运:如何消除这些隐患(2)
  • 7郫都开启春节灯海模式,战旗夜景、川西民俗
  • 8龙南打造民宿集聚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 9非遗文化“活”起来 旅游品牌“火”起来
  • 10上涨13倍!暑期旅游高峰来了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