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传统古宅的“DNA”和文化底蕴已经刻在了婺源民宿经营者的血脉里。“我们不仅保留了徽派建筑的经典符号,还在婺源民风民俗采风的基础上,活化了147件‘老物件’,比如非遗技艺古法榨油工艺、放养冷水塘鱼的传统等,将其直观地呈现给客人,正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花田溪不仅是一家民宿,更是一个文化艺术空间,希望能让传统之美焕发出新的活力。”位于4A级景区思溪延村的花田溪设计师艺术民宿创始人马志刚说。
“民宿是长在乡村的,是长在中国最根本的文化土壤上。民宿要真正做到‘卖生活’而不是‘卖房间’,在文化产品体验方面,在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居民的生产生活实际、乡村艺术文化、风俗习惯等都会引起游客的兴趣,这也是民宿需要凸显和包装的特色。只有文化的熠熠生辉才能照亮乡村民宿的发展之路。”全国等级旅游民宿评定专家、河北省旅游协会副秘书长杨冬梅总结道。
助力振兴 农文旅深融合
记者了解到,全国甲乙级旅游民宿中很多是利用乡村中闲置的旧宅、民居进行改造而成的,在解决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创业、促进农旅融合和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较大带动作用,旅游民宿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有业者表示,民宿正发挥城乡连接桥梁的作用,将游客、流量、资源、人才引进来,将地方文化与特色产品推广出去。
以民宿为载体推动农文旅融合、助力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浙江省月亮工坊民宿主人张慧云介绍,自己2016年回到家乡,将村口闲置的废旧车站改造成月亮工坊民宿。如今,月亮工坊的水院、茶院、山院3栋民宿已经吸纳了10余位村民就业。“民宿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农产品销售,比如通过组织大型节庆活动,推广天目山的有机茶叶、特色美食、工艺品等,产业链已经被无限拉长,形成了强大的共富效应。”
同样为当地带来发展红利的还有花田溪设计师艺术民宿。“我们通过对当地农村闲置房屋、宅基地、空地的利用和运营,直接为村民创收170余万元。此外,我们还聘用了当地村民从事帮厨、客房保洁、导游、水田种植指导、旅游车辆驾驶等工作。2015年至今,每年为当地创造100人以上的就业机会,累计帮助村民增收50万元以上。”马志刚自豪地说。马志刚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15年,他放弃了上海的工作,到婺源搞起了民宿事业,并决心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正如马志刚所说,民宿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成了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的重要吸引物。
“我们民宿由7间废弃的旧砖房改造而成,打造第一家民宿之后,慢慢形成了集聚效应,近几年相继有十几家民宿在老街拔地而起,吸引了更多民宿客人变身‘当地人’,建立了美术、音乐、文创等各类工作室。这些人不仅有情怀,更有想法、有资源,在他们的带动下,村子的人才素质和技能相应提升了,村子也更有活力了。村里闲置的院子从最初的2万元就能买到,到现在几十万元却一‘院’难求。”江苏淮安云沧海民宿主人张小燕说。
在张小燕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废弃的老街焕发出新的人文气息,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居住生态,也对绿色生活进行了无形的倡导,为乡村连接起更多资源。
记者了解到,不少甲级旅游民宿主人会帮助所在地的其他民宿答疑解惑,提供破解瓶颈解决方案,形成良好的发展生态。在从业者的耕耘下,乡村民宿成了各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乡村民宿发展,需要久久为功。民宿有责任担起‘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民宿主人也应当让情怀落地,让民宿姓民、为民,更要富民,让更多人心有所栖、情有所寄。社会各层面仍需形成合力,这样民宿才能更好地提档升级。”一位业者总结道。
本文由成都市府南河(锦江)综合整治倡导者、成都黄龙溪古镇旅游综合开发第一人、黄龙溪得舍禅意酒店董事长李勇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