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企业3年的标准厂房闲置问题有了解决方案!前几天,政府部门上门排摸了情况,打算将空余厂房纳入县里‘招商一张图’,听说后续还要接入工业大数据平台。”湖州市德清县人大代表陈鹰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公司于2020年改造了新厂房,但受疫情影响,6000余平方米的闲置厂房一直未能出租。她调研发现周边企业均存在类似问题,多次提交相关建议。
2023年3月初,湖州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带队赴德清县新市镇蹲点一周,发现这一问题后交办当地镇政府。目前,新市镇已完成产业园及老旧园区改造过程中闲置厂房的全面排查,并计划构建闲置厂房“数据库”,预计可解决当地40余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闲置和管理问题,惠及100余家企业。
这是浙江省各级人大助推三个“一号工程”的缩影。2023年2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专题部署行动方案,紧扣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和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系统制定助推三个“一号工程”中的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相关任务。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示范带动,各地人大相继出台工作方案,立足区域特色,密切关注三个“一号工程”推进实施情况,查找工作短板和薄弱环节。杭州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较为发达,便聚焦破解数字经济“成长的烦恼”;温州、台州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就着力最大限度助推和发展先进生产力;宁波、金华等外贸资源实力较强的地区,则聚力对外开放,提高供应链协同和资源配置能力。各地人大初步梳理出一批关键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交办相关政府部门。
不仅深入调研解难题,更通过法治手段促发展。2023年初的浙江省人代会上,一部《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聚焦助小扶微,为全省300万中小微企业送上一颗“定心丸”。3月31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又一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下称《条例》),营商环境这一“软实力”再一次得到法治“硬举措”的托底。
“我们累计收集800多条意见,确保最大程度回应市场主体的关切。”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马多里介绍,《条例》对解决全市营商环境领域一些痛点、难点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如企业反映较多的市内跨区迁移难,《条例》就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为市场主体市内跨区域迁移、经营提供便利,不得设置障碍。
高质量立法还要配合高效能监督。近年来,浙江聚焦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出台多部创制性法规,浙江民企发展法规体系已初步建成。法规落地成效如何?2023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多项专项监督着眼于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的落实。“我们将以全省统一部署、上下联动的方式开展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和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执法检查,并开展加强中小微企业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确保把制度和法规上的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发展动力源、企业获得感,助力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省8.7万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成为助推三个“一号工程”的主力军。代表们不仅深入楼宇、工厂、车间走访,更立足本职送上贴心服务。宁波市北仑区将代表联络站升级为企业上市“加油站”,聘请人大代表中已上市企业负责人和金融、法务、会计等领域专家组成导师团队,开展上市“一对一”结对帮扶;嘉兴海宁市人大借助“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搭建联动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化解途径;台州市人大启动万名代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主题活动,将代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纳入人大代表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让代表明白做什么、怎么做。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全省各级人大将继续紧扣三个“一号工程”细分跑道,综合运用立法、监督、决定,代表活动及调研等各种工作方式,呈现出竞奔争先的良好态势,更好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展现担当作为。(蒋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