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要下到田里观察杂交稻情况,如今在村里的指挥中心大屏就能看得一清二楚。连日来,在丽水遂昌县新路湾镇蕉川村,借助阿里云物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一杆农业眼”,成为指导当地农民进行精细化耕作的好帮手。
“一杆农业眼”动态掌握温湿度、光照、土壤电导率、PH值等种植环境关键指标,打造覆盖稻谷从育苗到成熟的全周期、全地域生长环境监测体系。
2022年,遂昌制种面积达12000亩,年产杂交稻种子达1500余吨,可保障全省四分之一人口的粮食供给。最近,遂昌做强种业“芯片”、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案例,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乡村振兴最佳实践案例。
种子是粮食界的“芯片”。作为全省最大杂交籼稻制种基地、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县、省级唯一种业强镇所在地,遂昌通过优化政策、科技支撑、借智借力等措施,走出了一条以种业科技自主创新保障粮食安全的新路子。
为推进种业扩面增效,遂昌将“非粮化”整治出来的良田,投入7500万元建设提升农田灌排水等基础设施,目前已有1000亩整治良田开展杂交稻制种,年增加杂交稻种子130吨。同时,积极发展“稻—药”“稻—菜”“稻—鱼”等模式,实现“粮—经”轮作效益最大化。
为提高农民制种积极性,遂昌每年安排1000万元产业奖补资金,通过收购价格补贴、开展优秀制种大户评选等举措,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加大补贴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满足粮农融资需求,完善专项报销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同时,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行动,加大制种大户技能培训。
制种大户杨春福激动地说:“从育种到销售,政府提供远低于市场利率的‘粮农贷’,‘零成本’投保专项保险、订单种植兜底收购等政策服务,让我们无后顾之忧。”
推进种业高质高效,科技创新赋能是关键。遂昌加快实施制种行业“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和农田“宜机化”改造,引进插秧机、耕作机、无人植保机等机械化、数字化设备。制种平均亩收入4000元,相比常规种植高出2倍以上。粮食生产功能区每亩增产稻谷30公斤,增加效益30余万元。
为源头把控种子质量,遂昌严把农药销售溯源追踪,常态化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确保种业基地绿色清洁生产。同时,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开展合作,集中连片规划杂交稻种子繁育生产基地,全县1.8万亩杂交稻制种田实现良种覆盖率100%。
遂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通过政策、科技双轮驱动,以政府部门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种业企业推进、技术培训跟进等举措,推进种业产业提质增效,全力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钟根清、朱敏、龚隆淼、蓝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