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荆州日报报道,杨场新城小区在大礼堂免费给学生讲寒假大课堂,讲身边故事,讲本土故事。其中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学生给大爷爷拜年,大爷爷看侄孙子来拜年,想自己的亲孙子在外地没回来,眼泪就流出来了。侄孙子看大爷爷流泪,放下礼物就走了。老师批语: 毫无意义!
这个3年级小学生没写放鞭炮、吃团年饭、得红包等热闹喜庆的故事,而偏写这不快; 即使不煞费苦心,不匠心独运,纯属信手拈来,随意而为之,也应该十二分肯定。他眼光独到啊,灵性超常啊。只可惜他没画龙点睛 “每逢佳节倍思亲” ,老师便没看出隐藏在故事里面的价值。
“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时有。有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有自然而然,有与时俱进。但有些东西千年不变,那就是骨肉情、民族根、文化魂。你看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现代团年,几家合一,几亲家,几朋友,还有百家宴,都无法替代全家团圆。缺一个,也思念无限,“遍插茱萸少一人”。
现代社会开始流行“反向春运”, 既是时代社会的进步,实际上仍是老一辈的牺牲奉献,特别是对民族根文化魂的恪守和敬畏。
荆楚习俗讲究年前辞年,年后拜年; 而且规定初一专门拜父母,给乡邻拜跑年;初二才出门拜丈母。
父母在,家就在。可现在,年轻一代觉得累了,辛苦了,无所谓了,可以懈怠了。当然还有服务性安全性行业要加班。但老一辈不肯松手,不肯放弃,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团年,不能在咱们这里停下来。于是父母转移,家迁徙,倒过来了,奔向子女团年。倘若跟衣服一样,一寸不补拉尺五。有了第一回停止,团年庄重的仪式感和神圣感就丧失了。人的懒惰是天生的,还会像瘟疫蔓延,疯传。同时,外面的物质世界情感世界新世界充满无限诱惑,稍无定力或强大的磁场引力,再恢复就有些难上加难了。
网传,老一辈像傻子,拼命维系这个家,千呼万唤招集儿女回来团年,又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筹集准备美味佳肴。临走,还装满“舌尖上的后备箱” 。现在干脆向子女靠拢,以子女为中心。只要共同演奏团年进行曲,哪里都一样。
人民网载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客运员马晶的父母体谅她来回奔波劳累,已连续几年“反向春运”到南京,提前过春节,一家人整整齐齐吃顿团圆饭。
新华网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新”迁徙 。山东老人扛60多斤面粉和一床被子去陪杭州的儿子过年;从郑州出发的一对老夫妻站42个小时去新疆过年,给儿子儿媳带了40斤手工粉条、4只炸鸡和10斤香油;四川成都的朱大爷挑了六七十斤橘子,去河南儿子家过年……满满的“舌尖上的美食” ,其实是沉甸甸的 “舌尖上的父母情” , 一起享受朴实温情的年味,共同演奏团年进行曲。这就是民族根文化魂的魅力,虽然润物无声,却足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认知和行为习惯。
“历史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的未来” 。弘扬年文化,就是在恪守敬畏民族根文化魂,才能腾飞中国梦。
有外国高人赞叹,中国这老一辈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我说也应该是最伟大的。他们奋斗,创造,领跑,助推,中国富起来了,强起来了。在社会转型期,在一日千里的城镇化步伐中,仍时刻不忘恪守敬畏中华民族的根,中国文化的魂。
团年进行曲正在进行。
湖北省荆州市东方红中学 退休教师肖炎方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