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各地精准扶贫热情高涨。但一些基层干部反映,不少地方在扶贫过程中过度留痕,信奉“搞工作不如搞材料,留足迹不如留痕迹”,材料痕迹历历在目,扶贫工作松松垮垮。(1月31日《半月谈》)
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中,“痕迹主义”遍地。具体表现在:开会留痕,遇事先开会,开完大会开小会,频频开会,层层开会,全员参会。报表留痕,签到表、统计表、报备表,表表俱全,缺一不可。拍照留痕,凡事都要用照片作为印证。总结留痕,日有小结,月有总结,不总结出特色和亮点,就不予通过。
“痕迹管理”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一方面,对部分领导干部来说,开会、填表、照片、总结等方面的“痕迹”,成为了其推卸责任、应付检查甚至是邀功请赏的方式,乐意为之。另一方面,对于扶贫干部来说,各种“痕迹”被视为自证清白、自证努力,实现政绩可视化的方式,不得不为之。
古人说,“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去会场多了,到现场自然就少了。“稿来稿去”“表来表去”式的材料多了,深入群众和调查研究自然就少了。拍照拍多了,久而久之群众自然就腻了烦了。扶贫干部原本工作时间就十分紧张,“痕迹管理”让之深受其扰,也让贫困户心生厌烦。扶贫过度留痕,这些做法不但消耗了行政资源,拖累了行政效率,使脱贫攻坚的进程受到延缓,而且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
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大搞“痕迹管理”,在“痕迹”上绣花,不计成本、不问代价,本末倒置,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扶贫工作关键看实效,必须向处处留痕的作风顽疾开刀,坚决消除扶贫中的形式主义,清除扶贫路上的"绊脚石"。(文/长青)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