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正在自费筹拍手机短剧《我在黄龙溪古镇等你》
李勇三步并两步的快步小跑,来到“邱家烧菜馆”门前。他远远看见,邱伟在门口等他。
“来得不算慢,勇哥!”邱伟看着走过来的李勇说。
“走!黄龙溪古镇仿清街,顾家‘一根面’馆子已经开业三天,据说生意非常火爆!”
“要得!我们一起去吧!”说完,他们就肩并肩的往顾家“一根面”馆子走去。
走着,走着,李勇听见,一个清脆的声音,“喂!勇哥,您来啦!”
李勇转头一看,原来是黄龙溪古镇“田记芝麻糕”女老板,田霞站在芝麻糕展示柜前招呼他。
“哦!田姐,您好啊!”
“生意怎么样呢?”李勇礼貌的回应着田霞的问候。
“这几天还行吧!每天营业有六百多元的样子!”田霞看着李勇和邱伟走过来,才小声地说。
“没有邱老板的生意好,每天他的馆子里人山人海的,我们古镇的商铺老板们都知道!”
听到田霞的表扬,邱伟站到芝麻酥柜台前拿了一块送到嘴里,细嚼慢咽,等把芝麻酥下肚后,笑着说,“田姐!你的芝麻酥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很甜,甜的腻人。”
“我吃了一小口后,马上想喝茶解‘油’!现在是清心寡欲年代,清淡饮食是防止‘三高’的很好手段!”
“田姐!你看看,节假日来黄龙溪古镇旅游的人,除了老年人、还是老年人,他们需要清淡食物啊!”
“夏天来黄龙溪古镇‘打水仗’的全部是家长带过来的小孩子!”
“啊!我说呢?”
“我这个‘芝麻糕’游客带回去后,很少有从网上复购的回头客!”
邱伟也是搞餐饮的,对食品味道和销售的研究,很有一套。不然,他开设的“邱家烧菜馆”很难有回头客人。
特别是他家自己研发出来的“邱家肘子”,游客买回去品尝后又会打电话来再次订购。
“是啊!邱老板,你们馆子的‘肘子’、‘油炸河虾’、‘笋子烧鸡’、‘麻辣牛肉’等一系列菜品,我看到每天下午,打包发出去不少!”
面对田霞的表扬,邱伟也很直接的说,“田姐,咱们都是老街坊,从小一起长大的!虽然,你比我大三岁,我们的想法也差不多!”
“我有一个办法,你们生产几种芝麻糕,无糖、无盐;少糖、少盐等几种产品,摆在我家馆子里面代卖,我每天给你接一下账。你看行吗?”
“好啊!谢谢,邱老板!”
“我这就按照你的要求,连夜生产几款产品出来。明天上午,放到你的馆子里面去代卖。”
“要的!田姐,我们走啦!”邱伟说完,就同李勇一起往顾家“一根面”馆子走去。
说起田霞的“田记芝麻酥”,这可是许多成都人,乃至四川人的记忆。
“时间差不多了!朋友,感谢您来黄龙溪古镇游玩。欢迎您,下次再来黄龙溪古镇!”邱伟对着这位挂着照相机的朋友,热情地说。
“没事!下次我一定还来,听一听黄龙溪古镇的故事!”
离开的时候,他们加上手机号和联系方式,李勇和邱伟才知道,这位挂着照相机的朋友是北京一家中央级媒体的著名文旅栏目高级评论员曹江河。
黄龙溪作为一个长期靠水码头而存在的千年古镇,过去由于当地人少,建设主要靠一些零散商家投资。但是,现在主要是成都双流政府进行风貌建设后把他的规模扩大了许多倍。
作为成都双流黄龙溪古镇的开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李勇调研府南河整治,到最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向成都市政府、双流区政府提出开发黄龙溪古镇的建议,已经过去四十多年。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去游览黄龙溪古镇,那个规模和壮观,总会令人叹为观止。
“勇哥!进来,吃一碗小面吧!”
没有走几步,黄龙溪古镇“利川小面馆”老板佘利川站在面馆门口,热情地招呼李勇和邱伟。
“啊!佘总啊!今天,您有时间,站在面馆门口招揽客人啦?”李勇这一句话,正好刺痛黄龙溪古镇许多名小吃老板们的内在痛处。
由于黄龙溪古镇离成都市区很近,现在又被天府新区包围,凡是节假日来黄龙溪古镇旅游的游客人。真正能够留下来消费的人不多,古镇内部商家的收益,也不好。
站在馆子门前拉游客,就成为了黄龙溪古镇文旅的一大特色。(周玉军 林春)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