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汝刚做客宝山行知读书会,分享他与读书、说书、写书的故事。他说:“读书比什么都重要,三天不读书,一个人就会变得面目可憎。特别是从事演艺工作的人。三天不读书,上了舞台,都想不出说什么词。(3月4日 澎湃新闻)
三天不读书,别人就会觉得你语言无味,令人感到乏味,因而不招人喜欢。王汝刚的感慨,正应了宋朝诗人黄山谷的那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三天不读书,一个人就会变得面目可憎”,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强调了读书对人的言谈举止、气质修养的重要影响。党员干部倘若不读书,又怎么会么样呢?也会“面目可憎”么?答案是肯定的。
读书是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是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方式。对党员干部而言,读书主要是指学习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党章党史以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读书学习是一个学与思、读与行相结合的过程,带着问题读书,善于思考、融会贯通,把知识融入工作实践,转化为工作行动。读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活到老学到老”,持之以恒的长期过程。在读书中,党员干部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思想境界不断得到提升,工作方法不断改进,素质本领不断增强。
党员干部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党员干部如果不读书,忽视读书学习,知识结构陈旧过时,掌握不了正确的工作方法,陷入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之中无法解脱,工作的质量效果必然不高。党员干部如果不读书,内心容易被尘世的喧嚣纷杂所牵扰,以物喜以己悲,患于得失,喜怒哀乐情动于中,造成内心狭隘而偏执。党员干部如果不读书,担当作为的本领不高强,难以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气质不佳、形象不好,被群众看不起,就会“面目可憎”。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周国平认为,自己三日不读书,就会觉得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就好像一个很注意仪表的人,突然没有化妆就去出门见人,会让人一下子失去好多自信,觉得自己失了气质韵味,脏污丑陋了很多。少知则迷、无知则乱。党员干部避免自己“面目可憎”,就要增强读书学习的紧迫感、自觉性。
古人讲:“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党员干部要把读书当成生活方式、工作习惯,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做到读有所得、读有所获、读有所成,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决不做“面目可憎”的党员干部。(文/长青 三台县民政局)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