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显著不同,主要是指外在的、可以观察的显著的不同。据我观察,两者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显著不同。
一、儒家文化强调自身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调心的文化、知识化。而佛教强调外在的神鬼的约束,强调通过神鬼的约束改变人心、人行,强调用外在的佛、魔鬼来改造人的内心和行为。儒家强调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强调家教家训家风,强调文化的传承。而佛教强调人的前世、来世。
二、儒家不讲外在形式,强调有教无类,强调内心改造有无限方式方法形式,是无形无式的。而佛教强调靠立像、靠金妆、靠庙宇、靠僧尼、靠仪式仪轨、靠形象、靠物来表佛。佛靠金妆,没有金妆,就不是好佛;没有立大像,就不是好佛;没有香客,就不是名佛;没有很多的“捐款”,就不是“大佛”;没有大的庙宇,就没有“大佛”。因此,庙宇越建越金碧辉煌、佛像越建越金碧辉煌,求名求利求表象成为“佛”的重要追求动力。
三、儒家强调人应有合理的舍,又强调应合理地取,强调取舍有义有度。而佛教强调抛弃,强调舍离、出离,佛教徒应出家、且不能问家。
四、儒家不要求不杀生,而要求合理杀生、不滥杀生。而佛教强调完全不杀生。(有科学研究表明,植物也有意识。佛教不杀生不吃荤,而吃素,似乎遇到了科学成果揭示出的障碍。)
五、儒家强调融入社会,与社会、与他人打成一片。而佛教要求信徒出离、出家、脱离社会。佛教认为,你只有出家,才能修成佛。
六、儒家强调社会大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而佛教强调与众不同,信徒在言行、衣着等方面都要与众不同。
七、儒家强调人生有苦有乐,苦乐即生活,苦乐相互转换,不认为有极乐世界。而佛教认为有极乐世界、追求极乐世界。
八、儒家不要求学者只爱儒,不要求学者把一切个人财物都交给儒,儒家强调学者要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实践。而佛教要求信徒把一切个人财物都交给佛、交给寺庙、交给方丈、住持,交给寺庙当家人,由寺庙当家人来支配。佛教认为,信徒不把自己的所有财物都交给“佛”,就成不了佛。
九、儒家强调人在实践中发展,强调“格物致知”。“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而佛教强调通过念佛书而达到成佛的境界。
十、儒家强调学无止境,人要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发现知识、创造知识、积累知识、学习知识。而佛教认为自己已完全穷尽了人类的知识,只要学习已有的佛教书籍,就可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甚至能达到无所不能的地步。(余青山)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