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是一把双刃剑,经验用好了可以让它帮助我们去解决很多的问题,但经验有的时候也会束缚你的思维,限制你的一些创造,让你和一些更好的方法失之交臂。是凭借经验,还是敢于创新,他,林鸣,给了我们一份标准的答案。(央视网,5月10日)
2018年10月24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营,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从前期筹备到建成,筑成这座伟大的桥,依靠每一个建设者的坚守,每一次与家人的分离,每一次团队的合作,中国工程界几代人努力的经验积累和我们不断的创新之结果。作为这样一项世纪工程的岛隧总工程师林鸣,在过去的10年里,把全部心血都投注在了这座桥上。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终于成为现实,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建设者们艰苦卓绝的探索,也是中国作为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实现的一次伟大的飞跃,更是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的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桥梁建设从内陆走向沿海,从江河走向海洋,每一座大桥都是一座技术积累的里程碑,是一座座大桥,一滴滴经验、教训之水汇集成了我国40年桥梁成就的浩瀚海洋,是改革开放40年来桥梁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与沉管技术发达的美国、荷兰和日本相比,中国直到1993年才建成一条珠江隧道,用了20年时间。但是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勤于思考,不耻下问,敢于创新,用了7年时间把6.7公里的沉管隧道深埋海床20米以下,并且滴水不漏。荷兰沉管隧道专家汉斯·德维特在见证了港珠澳大桥最后接头安装后说:“我的结论是,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超越了之前任何沉管隧道项目的技术极限。因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建设,中国从一个沉管隧道建设技术的相对弱国发展成为国际沉管隧道技术的领军国家之一。”
此前,在教科书上,沉管隧道只有刚性和柔性两种结构体系,但经过论证,无论刚性还是柔性,都不能满足深埋情况下设计使用寿命120年的要求。没有任何经验的借鉴,也没有任何权威的技术支持,无论怎么选择,工程队都会遇到无法估量的风险。2012年,他,终于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大胆的设想:半刚性。国外的人对中国人很不屑:认为中国人还没有资格在沉管这个领域设计一种新的结构,这无异于还未学会爬,就已经在学跑。但正是这一大胆的创新,创就了我们中国人的奇迹。
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国向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提出睿智的“中国方案”,改革创新,敢于创新,共建共享、实现互利互赢,是引领人间正道越走越宽的有力武器。
林鸣常说,这个时代的中国工程师是幸福的。中国交通发展到了一个可以选择的时代,可以选择一起跑,可以选择领跑,也可以选择跟着跑。经历了40年的曲折、探索、提升,现在中国的交通建设已经处于领跑的位置。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也是幸福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一个符号,凭借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特色,中国创新,引领全世界走向康庄大道。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赵伟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