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工业化,也就是农业为工业化做出牺牲,节衣缩食完成工业化。这在苏联、日本、英国、中国都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是否定不了的。
苏联因为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化。就要求农业还没有现代化的条件下,为工业人口提供更多的商品粮。甚至为此成立了征粮队。这样,苏联用一个五年计划就完成了工业化。成为全球第二工业国。
在日本,为了工业,同样牺牲农业。要求农民交纳更多的国税。甚至要求妇女有组织的出国卖淫,资助日本工业发展。日本电影《望乡》就反映这一史实。
英国为了工业化,同样剥夺农民,圈地运动是为了把田地改为草地放羊,羊毛做为英国工业化的纺织厂所需原料。失地农民被迫到工厂做工。随意流浪,发现就绞死。
中国这个为工业化积累第一桶金的过程,也是通过工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完成的。这被称为“剪刀差”。此外,从苏联引进的全套工业体系所需设备,全都是用农产品支付的。
但工业不能发展过快。过快会造成经济崩溃。这就是大跃进的教训。大跃进从农村引入3000万精壮劳动力搞工业,整个中国农业就受不了。后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又把这3000完劳动力送回原籍农村。这才缓解了整体经济压力。
以后的中国农村,固然是在改土、水利建设方面投入大量劳力。但传统农业的根本没有改变。所以城乡人人口比例一直严控。根本就在于传统农业不能提供那么多商品粮。
这种情况到1976年左右才有改变。改变是因为农业支援的工业,终于有充足的石油和天然气了。以后化肥的供应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商品粮就多了起来。
所以农村内部,先开始工业化。社队企业和五小工业出现。这些企业内的工人,脱离农业劳动,照样挣工分,分粮食。然后才是改革开放,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这时全社会商品粮已经足以供养大量脱离农业的人口了。
这就说明,任何国家的工业化,都有个农业助力工业的过程。甚至是农业牺牲助力工业的过程。这个道理在家庭中也一样。一家人节衣缩食,供养那个最能读书的孩子高考,以盼其将来成人中龙凤。工业化,就是国中农凤。全体农民节衣缩食供养工业,以盼其成为国中龙凤。(李非)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