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名人 >

关于黄晨灏《中医药是人类设计者留给中国人“长生不老科学》一文

2020-01-22 | 来源:儒家经济文化网
小字号

原题:关于黄晨灏《中医药是人类设计者留给中国人“长生不老科学》一文的重要回复

老师,根据我的临床试验证明,人不能实现长生不老,是因为人有思想存在。比如说,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人际环境等。比如说。即便在同一个家庭内部,也必然存在着致命的寿命威胁。比如说,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担心子孙厌倦自己,子女不孝顺,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人之所以嫌自己寿命不长也是因为具有思想造成的。人要坦然自若面对生命帷幕的降落,包括很多动物,在预知自己即将死亡的时候,就会躲藏到一个角落,默默等待生命帷幕的降落。我们要生的其所,死的其所。我们相信中医及中药的神奇疗效,可是,生命的本质却关联着生物学,哲学,伦理学。因为我们活着,不单是一条没有思考没有思想的肉体,会走路,会吃饭,那都不是生命的意义。无论是中西哲学当中,都把人生的最高价值定义在他能够坦然面对死亡,迎接死亡。即便有轮回,因为所有的前生记忆也已经被完全删除,不会让您记住前生的一切,不会让您陶醉与重生的快感之中。

人生对死亡本来是没有恐惧的,可是,看见死人我们会触景生情。武则天本来可以活的很久,可为大周付出一生,最后在谴责的声浪中退位,这些都是致命打击。即便是一个非常开脱的人,面对空间的挤压,也会产生,我活着多余的想法。我就亲自看见过一个慈祥的长寿老人,家人可以放过他,阎王,死神可以放过他,可是,道德观念不能放过他,人太老就会吃人了。于是,再活下去的话,在他看来,天理不容。所以,坦然自若的面对死亡是最好的。别等到自己很老时,才发现自己是多余的,就没有尊严可谈了。

我曾经偷听过两位中医泰斗的对话,他们说,人长寿很容易办得到。可是,就算我们让他活着,伦理也不会让他活着。生物学也不会让他继续活着。因为即便他永恒的活着,而经过千百万次的与外族通婚,后代也不会承认他是亲人的。不要担心你死亡之后的世界会变得不美好。这与您无关,相信您生活的时代是最好的。在西方开明的哲学家那里,就有这样一个观点,无论是在你出生之前,抑或是你死亡之后的时代也好,您生活的时代永远都是最好的!

人民网强国论坛 苗洪 

(责编:李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李文悌:我与周德文教授携手“产业金融”实践
  • 提升府南河,搅动锦江潮(96)(李勇网络故事
  • 浙江奇人周德文
  • 提升府南河,搅动锦江潮(94)(李勇网络故事
  • 周德文《人生经历与感悟》1000集
  • 提升府南河,搅动锦江潮(93)(李勇网络故事
  • 周德文先生的人格魅力
  • 提升府南河,搅动锦江潮(91)(李勇网络故事
  • 提升府南河,搅动锦江潮(89)(李勇网络故事
  • 提升府南河,搅动锦江潮(87)(李勇网络故事
热门排行
  • 1人人相互尊老师是崇高新风尚(1)
  • 2信任是危机企业走出危机的第一步(二)
  • 3《中国经济时报》周德文发布对2018年经济预
  • 4可与人斗,不可与天斗(1)
  • 5著名经济学家周德文再论重振企业家信心(2
  • 6国科智库诚聘经济学家周德文为首席经济学家
  • 7中国“世界工厂”何去何从?全产业链更加完
  • 8两会有啥事 栏目命名语病须改正
  • 9《中国经营报》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周德文(1
  • 10司法为民,做依法治国的践行者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