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生活中就流淌着一种香椿情怀。宋朝大文豪、美食家苏轼曾盛赞香椿,“椿木实而叶香可啖”,并在《春菜》一诗中感叹:“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
相传,早在汉朝就食用香椿,曾与荔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深受皇上及宫廷贵人的喜爱。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香椿不仅是备受喜爱的食材,也同样具有着文化意义。比如,香椿树常常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这一文化典故源于庄子《逍遥游》中那句“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意为上古时代的大椿树以人间八千年当做自己的一年,可见寿命之长久。
于是,后人便常常用带“椿”的词语来形容福寿绵延,以“千椿”形容千岁,用“椿寿”作为对长辈的祝寿,寓意长辈像椿树一样长生不老。
同时,香椿的颜色也是美好的寄托,红彤彤的一片片,预示着生活一天天红红火火。
年年岁岁香椿似,岁岁年年味不同。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一分一秒地向前流淌,默默变化着。但是,在每个人的心底,总有一种永不变味的久远的味道,那是时间的味道,春天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也是童年的味道。(湖南省怀化市司法局 吴展团)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