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得不再往下走,在一株硕大的核桃树下,又发现有一栋腐朽的核桃枝上露出几朵木耳,老家称为“猫耳朵”。由于为数不多,不够一餐,我们不忍采摘,只是像欣赏宝贝一样看过不停,并拿出手机从多个角度拍照!
放眼满目葱翠的大自然,看着眼前的木耳,想着今天的偶遇,让我禁不住再一次翻开了一页页童年时代温馨美妙的记忆,回到了青涩年华,去找寻那久违了的儿时野菌。
那时,因还未砍伐木材卖钱,树木特多,风吹雨打雪压倒地的结实柴木,也无人问津,所以干枯后,经过雨淋,便会长出香菇、木耳、冻菌、鸡冠菌等美味的野菌。
野菌有许多种,有的可食,味中极品;有的却带剧毒,吃了会生病,甚至中毒身亡。于是,我们只敢采摘容易辨别的枞菌、木耳、香菇、冻菌等常见菌类。
放学后,或者在周末、假期,我们三五成群相约去山坡上、沟壕里找菌子。第一次去,不一定能找到多少,但多去几次,就知道哪个地方出菌子,或者哪里倒着一棵树还有刚冒芽的菌子不能摘,过几天再去,往往满载而归。
菌子多,吃不完,却又不易保存。于是,常常把木耳、香菇之类的菌子放在炕上烤干,或者趁太阳大晒干,赶场的时候拿去集镇上卖,就成为了大人的油盐钱、小孩的零花钱。
那个时候,家里非常贫困,所以我便长了一个心眼,去采菌子时不再呼朋唤友,总是一个人偷偷去找,这样就可以多得一些。
山高路远,荆棘密布,害怕了就唱歌壮胆,摔倒了就爬起来,艰难跋涉,勇往直前。那么贫穷的家庭,唯有比别人更努力才能改变命运。因此,家乡的许许多多山山沟沟,留下了我寻找野菌、改善生活的足迹......
至今还清楚记得,我第一次进靖州县城,是八十年代中期去卖香菇、木耳,那时候还没有到三锹场上去读书。
堂叔比我大九岁,正是年轻小伙子,一段时间就会去一次县城玩。回来后,就跟我们分享外面的奇闻轶事,让我们无比羡慕和向往。
有一次,他又要上街,我心痒痒的,便想撵着去,但是没有钱,心里憋屈得很。看我实在可怜,他同意带我去,要我带菌子去卖。
我屁颠屁颠地跟着堂叔,走了二十来里山路后,来到坳上镇大开村打班车。初次坐车,异常亢奋,虽然车子挤挤的,却也不觉得难受,心里倒还喜滋滋的。到县城大概五毛钱的车费,堂叔帮我垫了钱。
下了车,我东看西看、东问西问,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堂叔带我走了不少大街小巷,一切都是那样的稀奇,那样的美好。然后,我们去农贸市场卖菌子,两小袋木耳和香菇,大概得了三块钱吧,让我高兴得骄傲了好长一段时间。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笔收入!(湖南省怀化市司法局 吴展团)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