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尽孝,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优良美德,它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为人处世高尚道德品质,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假慈悲”。人性的善良之美,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基础上的,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空穴来风。
近日,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内,一座女子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发热议。据@漩涡视频报道,该景区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雕塑讲的是古代二十四孝,二十四孝中不仅有这个故事,还有为了自己的母亲把孩子活埋了的,这种(行为)在现在看来可能确实有道德伦理(的问题),但在古代确实是孝。 面对网友吐槽投诉,该工作人员认为,投诉的可能是年轻人,不懂孝(澎湃新闻网2021年4月17日)。
当代年轻人不懂得什么是24孝,是因为我们子孙后代在传承中出现了断档现象。儿媳用乳汁喂婆婆虽然不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却不是“无根豆芽”。正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多见,才会觉得更加弥足珍贵。虽然古代的某些孝道不会完全适应于当代的社会生活,但是儿媳必须把婆婆当成自己的家人和长辈,而不是把婆婆当成不来不往的亲戚。儿媳不能只允许自己的母亲与自己的三口之家生活在一起,而不允许婆婆常来常往。
也就是说,孝道必须建立在具有人性化的相互理解基础之上。旧社会都是婆婆说了算,剥夺了儿媳妇应有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所以,儿媳都想尽早熬成婆。只有当了婆婆,儿媳才会让自己变成一家之主。由此可见,儿媳和婆婆不能走两个极端,必须把相互理解和以心换心放在彼此的心上。婆媳之间不能相互之间建立起一堵心墙。只有拆除心墙,才能互谅互让,心心相印,彼此不把对方当外人。
一尊石头雕塑,儿媳没有嫌弃年老体弱的婆婆,而且能用自己的乳汁让需要营养的婆婆获得最珍贵的营养物质。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只有地主资本家才知道牛奶可以让人得到营养,只有地主和资本家的****和公子们才能用得起奶妈与牛奶,以及洋奶粉。那时的中国物质困乏,百姓十分贫穷,不像现在物质丰富,琳琅满目,只要手里有钱,要啥有啥。只有把社会背景搞清楚,年轻人才不会觉得儿媳用乳汁喂婆婆的石头雕塑违背了伦理道德。而且,那个儿媳妇对于婆婆的真心诚意孝道,属于弥足珍贵的道德品质。而且,这是特殊环境下的大爱。
马克思在哲学中告诉人们,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既然是这样,人类的繁衍生息就离不开尊老敬老。而且,每个人都会逐渐变成老年人。所以,尊老爱幼和尊老敬老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传统美德必须代代相传,年轻人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只有一代又一代的我们给儿孙们做好尊老敬老的榜样,自己老了才能受到后辈人的孝敬。人类的爱需要循环往复,不能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社会发展中停滞不前。
正如《孟子》中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也就是说,要像尊重我们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尊重别人家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家的孩子。所以,孔子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就是中国古代圣人所思所想的理想社会愿景,这就是社会和谐的象征意义。因此,尊老爱幼和尊老敬老人人有责。任何人不能摆脱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人人需要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更是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需要的正能量。
所以,我们每一位子孙后代面对儿媳用乳汁喂婆婆的石头雕塑应当认真反思,而且应当问问自己,尊老敬老做得怎么样。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不愧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千万不要天真地认为,母乳只能喂养婴儿,母乳同样可以孝敬老人。用幼稚可笑的偏见行为对待儿媳用乳汁喂婆婆的雕塑,是没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的逃避行为,而不是当代社会所应当尊崇的社会时尚价值观。
面对雕塑需要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积累进行认真欣赏,千万不要头脑一热就语无伦次地进行质疑。而且,即便是质疑,也需要做到客观公允,既不能偏激,又不能固执己见。否定一切,并不会得到百分之百的正确答案。只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郭喜林 新乡市新运公司)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