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这种走街串巷式的田野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系统,周德文感觉到似乎有着一股新的力量在召唤着他,让他迫切地想从观察者、研究者,转变为全然置身其中的参与者、实践者。1993年,在席卷全国的“下海热”中,已经在温州大学从事了近十多年教学研究工作的周德文也顺势辞职了。
辞职后,周德文与他的高龄学生:当时的温州电器大王:郑元忠一起创办了庄吉集团的前身温州威丽斯服装有限公司,并出任了首任董事、总经理,也是公司最原始的五个股东之一。随后,他又在浙江巨龙集团做了几年的职业经理人。在这两家集团近十年的从业经历,让周德文深入温州民营企业的内部去感受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积累了企业管理的一手经验教训,这一切都让他对温州、对民营经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1978年,历经了十年浩劫的中国终于迎来了重抖擞的一刻——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这个在如今已经积累了卷帙浩繁的研究资料及论述的概念,在当时却几乎等于从零开始。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有一句著名的论断:“摸着石头过河。”至于摸得是什么石头,又将到达哪里,在当时看来,似乎都难以得出结论。于是,在这个“摸石头”的过程中,几种基于当地不同情形而形成的经济模式就突显了出来,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以特区经济、外贸加工为特征的“珠江模式”,以集体经济、乡镇企业为特征的“苏南模式”,以及以源于民间、自发经营为特征的“温州模式”。
自著名媒体人、解放日报原党委书记、副总编辑周瑞金第一次在媒体上公开提出“温州模式”一词起,诞生在温州的民营经济就以其原始蛮力式的增长壮大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种“温州模式”,在周德文看来,有且只有可能诞生于温州。“因为温州这个地方,‘三少一差’,先天条件比较差。” 虽然地处江浙,但自古以来,相较于杭嘉湖平原的富庶繁盛,温州便是一个可利用自然资源少的地方。而在以山地为主的温州,人均耕地在浙江最少,不到半亩。在这样缺乏天时地利的条件下,国家对温州的投入也少之又少。“从1949年建国一直到改革开放,国家对温州的投入总共是2.7亿元,平均分到每一个县、每一年,那就是微乎其微的一点投入了。”而因为地处浙江东南一隅,温州的交通条件非常之差,当时没有机场、没有铁路,只有一条通上海的水路和一条路况很差的104国道与外界相接。“那条路当时平均每天就要出三次重大交通事故,说直白一点,就是平均每天都会有人死在这条路上。”
《杭商》人物【改革开放四十年】 记者/邹芸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