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来之,则安之。在新的挑战面前,周德文没有退却!他下决心自觉融入到温州人的群体中,与温州人一起在温州这片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来。他先在温州大学任经济管理、国际贸易系讲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他认认真真教书育人,为国家培育了一批经济管理、国际贸易桃李。由于教科研成果突出,后来他被提拔为专业教研室主任。
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处在一个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从浅层改革向深化改革转变之际,观念的变化、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身为大学老师的周德文,一边在教学生,一边在自己不停地充电,也学到了许多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也为他后来选择的人生新路,打下了良好基础。
周德文工作的温州,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一提起 “敢为天下先”这句话,许多读者就可能会想到温州人,这句话似乎是温州人的专利,就像温州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一样。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温州人发扬“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创业精神,不惜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排除千难万险,最终掘得了千金万银。于是乎,“温州人的头发是空心的”“温州人的手是会播银摘金的”“温州人的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铜板在滚动”,这些赞美之词溢嘴而出。温州,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地名,还是一种富有的象征,一种商业的文化,一种创业精神的载体。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温州模式”,更是一度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样板。
值得一提的是,周德文的江山老乡董朝才,于 1985年12月,从金华地委书记任上调到温州担任市委书记。当时外界对温州是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议激烈,甚至北京个别高层领导都发话要求温州“纠偏”。董朝才当时就是带着“纠偏”任务去温州的,然而他经过详细的调研后,发现这个 “偏”其实并不偏,温州人谋发展跟搞资本主义不能划等号。结果他不仅没有“纠偏”,还为有些创业者提供了方便:如支持方培林办私人钱庄和杨嘉兴办鹿城区信用社,这在全国是首创,可以说董朝才冒了巨大的政治风险。特别是有关方面提出要摘掉“温州改革实验区”牌子时,董朝才用摘“乌纱帽”的勇气全力保护。1990 年 2 月,任期未满的董朝才被提前调离了温州,改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省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在离开温州的那天晚上,天空下着细雨。吃好了同事们为他送行的晚餐,已经是夜里的10点多钟了,对温州依依不舍的董朝才特地到温州鞋革小商品市场转了一下,带着心中的遗憾走了。
周德文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民营经济暨温州模式研究专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创会会长、终身荣誉会长、上海中和正道董事局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