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韩本打算贷200万,把后续的装修给做完。但是银行业务员却说,就你这座厂房,最少贷个2000万。他当时就觉得自己太保守了,然后拿着这2000万就去山西买了一个矿,去上海买了几套房,赚了好几倍,很快就把贷款本息给还上了。
刮骨疗伤
令周德文感到遗憾的是,当年他力挺的“温州模式”“新温州模式”,却在脱实入虚中迷失了自己。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温州进入了备受争议的10年。
温州的小商品不少销往海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外销产品受到巨大冲击,人工成本的增高也使得传统产业利润下滑。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那几年,除了几个明星企业完成转型,绝大部分的工厂依然在老路上行走,没有找到新的出路。
2011年11月,在过完自己55岁生日之后,陈其亮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叫到身边,问他们是否愿意把他名下的鞋厂、皮革厂接手。但是,遭到了两个儿子的拒绝。
7年后,回忆那一场谈话时,陈其亮双眼饱含泪水,那一刻,他真正觉得属于自己的时代结束了。两个儿子都在事业单位上班,他给孩子们攒的钱,够他们一辈子花。两个孩子不接班,他也能理解,开工厂不容易,他也不想让孩子像他们那代人那么辛苦。
1个月后,他请亲戚朋友吃了一顿饭,宣布“金盆洗手”,收档不干了。他把几个厂房租给别人,从一线退到二线,每年靠收一百多万的租金生活。
2008年到2011年被称为温州民营经济史上“最黑暗的三年”。一位出租车司机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那个时候,有着“温州外滩”之称的江滨西路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外地来淘金的人,如今却冷冷清清。他自己的收入,也从早些年的月入一万多,变成了五六千。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曾经给出过监控数据,2011年8月份,温州的民间借贷综合利率高达25.4%。这要比传统工厂的利润高出很多,辛辛苦苦做工厂,还不如把钱给借出去。
周德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互保”这种模式是银行发明的,一方面大大地激发了民营经济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对民营经济产生了很大的杀伤力。“一系列企业的倒闭,跟互保是脱不了关系的。”
周德文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民营经济暨温州模式研究专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创会会长、终身荣誉会长、上海中和正道董事局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