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鼓励政府及社会组织帮助企业搭建资源对接平台
对于很多民营企业而言,其在市场渠道拓展, 国际市场拓展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企业更有为原有产品或新产品寻找市场渠道的强烈需求,这个时候,通过政府或社会组织为企业搭建外向的资源对接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对于很多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实施企业转型,,重新进行企业定位,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实践表明,有一部分企业正是在实施升级改造的项目过程中遇到困难而轰然倒下的。
(四)研究成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可行性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台湾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简称信保基金),为质地优良,但缺乏担保抵押品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帮助其成功获得资金支持。
台湾成立信保基金的方式当前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信保基金并非盈利机构,资金主要来源慈善捐助,因而实际上是长期亏损的,但信保基金的存在,切实解决了商业银行不愿意向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局面,有利于调动银行的积极主动性。
需要思考的是,中国大陆的经济体量远大于当初的台湾,是设立全国性的信保基金,还是在各个省市成立省市一级的信保基金,以及信保基金的资金来源,这些都需要去探索。
(五)完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鼓励开展中小民营企业资信评级
企业的资信评级是其开展向外融资行为的重要参照指标,应鼓励国内及国际资信评级机构开展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资信评级活动。中小民营企业获得资信评级的积极意义在于,对于一些质地优良,生产经营正常的中小民营企业,有利于其在企业尚未出现隐患之时,凭借优良的资信评级,可以有效获得市场化的融资及信贷支持,尽早步入快速发展之路。针对中小民营企业开展资信评级,也有利于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尽快与国际接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制度和流程上避免导致企业危机出现的隐患的滋生。
(六)针对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方式,建立有效的监控防范机制
用市场化机制来配置资源,毫无疑问有利于提高国内生产要素的效率,但在我国的经济实践中,每当出现新的行业热点领域时,特别是有国家政策规划扶持的领域,往往会引发产业界的一窝蜂上马新项目,结果往往迅速会出现相关领域的项目或产能过剩,热点过后,又是很多上马此类项目企业出现危机,从这个角度讲,用市场化机制来配置资源并非灵丹妙药,传统计划经济机制配置资源的方式更是存在了诸多弊病。
如何对市场化机制配置资源进行监督和控制,比如针对热点行业领域,建立初期放开,发展期密切观察,中期实施监控,后期防范风险的机制,这些都需要进行摸索,也是行业主管部门需要去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者系: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产融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