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供给侧改革属于供应经济学派主张的经济调控方式,和以凯恩斯主义的需求侧管理在理论基础及经济调控方式上存在较大区别,甚至一直被当作是两个对立的经济学派。
实际上,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并非对立或矛盾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各自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旧经济模式交替,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兴起之时,供给侧管理往往成为主流,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但此时需求侧管理并未消失,只是相对弱化而已,很多经济领域仍然要实施需求侧管理来进行调节。
自2015年底党中央提出研究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供给侧改革推进实施至今已有四个年头,钢铁、煤炭等粗放型传统行业,在中央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之下,有效去除了低效落后的过剩产能,钢铁、煤炭行业由全行业亏损转为全面盈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节约了社会生产要素,可以说是改革成效显著,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再次腾飞打下了良好基础。
破旧立新,供给侧改革进入第二阶段
在经济领域实施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模式新老交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际上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
中央政府通过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也即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措施,去除了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发展模式,传统行业的落后和过剩产能,这一过程中,全社会生产要素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集约。
但与此同时,由于民营企业中从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粗放型生产的也非常多,在供给侧改革出清过剩产能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这一部分从落后过剩行业退出或受到影响的的民营企业家,也必然要寻找新的投资项目,或者对原有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实施技术改进升级项目,以期能与时俱进,适应新经济模式发展的要求。
通过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结构调整中“破旧”任务成效显著,但由此腾出的空间则需要代表新经济模式的先进微观主体来填补,也即落实“立新”的任务。
中央政府在2015年初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可以说是具有远见卓识,和供给侧改革形成了非常紧密的衔接,“中国制造2025”计划先于供给侧改革提出,确保了国家层面的产业改造升级准备走在前面,避免了在供给侧改革“破旧”进行时,“立新”不能迅速跟上补位的风险。
【作者系经济学家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上海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