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中美贸易战第一阶段达成初步协议之际
当地时间1月15日,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美双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同时,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这份协议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双方关切,实现了互利共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深化贸易领域双向合作,扩大双方在农产品、制成品、能源、服务业等领域的贸易规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根据协议,中美将加强和促进双方农业领域合作。协议提出,中方将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完善小麦、玉米、大米关税配额管理办法。
总体看,农业协议是平等互利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美双方都关系重大。在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美国国内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农产品出口至少是维持其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市场预期较高。
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及海关总署的公开数据: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9553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3258万吨;受到中美贸易战影响,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8803.1万吨,同比减少7.9%,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减少。其中,从美国进口1664万吨,下降49.4%,占18.9%。可见,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不符合其利益。
在经贸磋商期间,美国已发布最终规则,承认中国鲇鱼监管体系与美国等效,允许中国的熟制禽肉输美。协议规定,美国将允许中国产香梨、柑橘、鲜枣等农产品出口美国。美方作出的这些承诺将带给中国农业企业和农民更多市场机会。
根据协议,中方将增加对美国乳品、牛肉、大豆、水产品、水果、饲料、宠物食品等农产品进口,今后两年平均进口规模为400亿美元。中美双方农业互补性很强,是天然的农业合作伙伴,扩大自美农产品进口有利于满足我国消费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当前,中国农业参与国际化进程加快,应充分发挥农业区域优势和要素优势,实施竞争性农业发展战略;我国农产品消费结构正在升级,在保证主粮“自给自足”的安全底线下,通过扩大进口贸易,不仅有利于优化食品结构、丰富百姓餐桌、更好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时间空间,推动国内农业加快创新步伐、提高生产效率。
(作者:周德文 系经济学家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