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是作死,不复工是等死
一些地方,企业提出复工申请的时候,都会被要求填写一张“企业确保不出现疫情承诺书”。这意味着企业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承受经济损失,不要复工;要么就是你就用尽所有的办法保证不会出事,如果开工后,要是“导致出现确诊病例”,企业主面临的是“封厂”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复工是作死,不复工是等死。此说法虽极端,但不无道理。不复工如何生存?工资、租金、利息、订单都要按期缴付,贸易战已经让许多制造业企业处境艰难,若疫情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产,很多企业可能都撑不过两个月。一份对中小企业的调研报告显示,85%的企业账上资金余额最多只能维持3个月。34%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3%的企业只能维持2个月,超过6个月的仅占9.96%。
复工难 复工之后更难
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了一份《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参与调研问卷的6422家中小企业中,截至2月14日,已复工企业仅占59.29%,39.13%的企业还需要2周甚至更长时间复工。
其中,38.9%的中小企业反映影响严重,经营暂时处于停顿状态;29.43%企业反映影响特别严重,将导致亏损;18.13%的企业反映经营勉强维持,说明86.46%的企业受到较大影响。
复工难,复工之后更难。
其一,上下游未全面复工,供销不畅,影响产业复工进度。当前制造业形成的是一个供应链、产业链深度合作的生态融合的关系,再小的一个商品,也不可能独立完成,生产需要环环相扣,其中一家开工根本没用,而是需要整个供应链上的多个合作方,大家一起行动。就服装产业而言,上下游联系紧密,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另一方面,下游各地大小服装商铺均暂停营业,服装销售市场低迷。双重短缺夹击之下,服装产业复工意愿和进度,都遭受着极大考验。
其二,物流尚未恢复。有些村庄为了抗疫需要,很多地方路都挖断了,除了疫情必需的物资,全国各地设置了各路关卡,供应商原材料、零部件进不来,复工生产后产品运不出去。外贸企业影响更大,目前60多个国家限制中国进入,市场损失巨大。
其三,企业复工难,员工难复工。由于疫情影响,企业关闭、裁员、降薪不时地出现在网络以及论坛上,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此时复工的企业却发现招不到人了。外地返岗人员手续繁琐,一些城镇设立关卡,一些路被挖断,出入需要限量发行地通行证,即使通过了这些障碍,如果没有相关证明的话,也上不了高速,很多离乡返程人员需要开具各种流程单据,如填写离境申请表,盖章审批之后,再去指定的医院自费检查,并由该医院出具一张专门的确认你身体健康的表格,这单子齐全以后方可离县,有些返岗人员两天跑近十趟才把所有的手续办齐。这些是工作需要亟需赶回岗位的情况,在中国,很多务工人员习惯年底辞工,回家休息,过完年再回城市重新找工作,这些人群由于各地防疫的严格控制,大多过了疫情再做打算。 (作者:周德文 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民营经济投资联合会会长、上海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