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员工返回,很多地方规定,首先是外地返回的工人要隔离14天。然后审批后上岗,如果工作期间,发现有一个工人发热,不管是否确诊,那么这个工厂就要停工,所有人隔离14天。如果隔离期间,上下游供应商开工了,而他们还没有解除隔离,那么很有可能,合作方就会更换供应商,因为合作方等不起。很多企业老板选择干脆不开工,继续等待。
再不开工 将无工可开
生死面前,一切都是小事,防疫是第一要务。一方面要战胜疫情,一方面要保障经济与人民生活,这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从高速向中高速的转换区间,疫情集中爆发时点为春节,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可能大于2003年非典。如经济受到重创,一方面大量的中小企业会出现倒闭,整体就业低迷,给全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稳定形成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供应链生态圈将受到冲击,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品质供给将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高品质消费,待疫情过去,供给跟不上不利于重启经济循环。此外,随着多国对我国采取封航措施,外贸也将遭受重创。
政策层需要未雨绸缪,在保证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对生产恢复提前做出安排和部署,将疫情的冲击降到最小。如不采取稳控措施,除了企业倒闭人员失业之外,部分较脆弱的制造行业的产业生态,很有可能会被破坏,物流中断和防疫措施引发的产业链、供应链中断带来的冲击可能比中美贸易摩擦要大得多,一旦中断,形成了产业链转移替代,彼时很多企业就无工可开了。因此防疫是第一要务,恢复生产经营也是“当务之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保护产业生态、产业链和供应链、保护中小企业,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能够度过难关。
防疫是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不断寻找防疫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我们需要在防疫和社会经济生活之间保持平衡,这种平衡就是两手都要硬,争取对绝大多数人的最佳效应,这是公共卫生的真正公式。
在很多城市还在复工层层审核的时候,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抢人了。疫情初期,温州是湖北省外的疫情重灾区,率先铁腕封城。浙江的发病人数经常徘徊在全国第三,但目前尚无一例死亡病例,17,18两日整个浙江每日仅新增1例确诊,可谓是硬核抗疫。但浙江也是第一个在基层防控矫枉过正时率先出文件纠偏的省份。在复产和防控陷入两难选择时,浙江的“抢人”举动再次体现出了魄力和担当。杭州政府包专列,向疫情平稳地区开专列组织企业员工返程复工,首批免费。浙江义乌全力支持企业复工,直接给补贴,鼓励员工返义、到义求职,鼓励企业引进人才。宁波、绍兴、海宁等诸多城市均出台多项举措,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作者:周德文 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民营经济投资联合会会长、上海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