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疫情牵动全球降息] 疫情触发全球“降息潮”?科学复工复产是中国当前主要任务
建立在数据分析和科学论证基础上的分级隔离措施,才是当下更能在疫情防治和恢复秩序之间形成平衡的方案。如,“健康码”是杭州余杭区复工提前谋划部署的重要一招。通过大数据的支撑,“健康码”能更加准确的掌握外来返乡人员的基本信息,通过颜色的差别对人群进行疫情安全识别,及时做好隔离防护,提高防控效率。在卡口体温测量如发现异常,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健康码”第一时间上报给信息中心尽快对异常人员进行处理。
期待政策在落实中能更接“地气” 精准匹配企业需求
疫情当前,连日来国家多个部委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各地政府出台了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措施,对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援助,重振了企业和员工挣脱疫情影响的信心。
货币政策毕竟是总量政策,对于当前的经济结构问题,其作用还是有限。例如,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很难通过降息或释放货币流动性来解决, 2015年央行五次降准、五次降息,但最后导致了股市暴涨,金融杠杆率大幅提升,最终导致股市出现“异常波动”,由此也迎来了以脱虚向实为重要方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小企业期待政策在落实中能够进一步精细化,政策不在于多,关键是能出台一些实在的、普惠型的政策,比如减税、比如金融机构下调利息,以及对一些困难企业的到期货款是否可以展期3个月至半年等,让广大的中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优惠。同时希望银行尽量减缓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展期或缓期催收货款,减轻相关企业的利息和费用,提供更多特定时期的信贷支持。
比如,高科技企业希望金融支持“不仅仅要看企业的规模,还要看成长性。” “或许可以考虑调整以往的汽车补贴政策,从扶持产业规模向支持智能化出行技术研发上转变。”金融机构应该给予长期发展态势向好的企业更多、更优质、成本更低的支持。
政府需抓住企业的痛点来出台政策,积极为中小企业出谋划策,比如一位养殖场主认为,“养殖场算是农业用途,但长期以来没有享受农业用电价格,而是按工业用电,不太合理。”也许其他的惠农政策对他而言没有太大作用,如果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能深入了解情况、更接地气,就能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
(作者系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中国发展50人、国科智库中国经济30人、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上海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