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撑起“稳增长”的基础仍是企业 特别是制造业企业
“新基建” 发展空间巨大,但不足以撑起稳增长。
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非典”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据估算,非典造成的经济损失占2003年GDP的比重大约是1%。而这次疫情,仅考虑春节期间的损失,保守估计在3万亿元以上,占2019年GDP总量的3%以上。
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基础是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基础、服务经济的支撑,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竞争力最为直观的体现。只有拥有强大的基础制造业,我国的服务业才有发展的根基。我国不仅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也是制造业就业第一大国,保持制造业稳定是当前稳就业的关键。
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制造业中小企业作为其中主力,更是撑起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半边天”,而这些企业,尤其是疫区的中小企业,正是疫情影响的“重灾区”。
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了一份《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参与调研问卷的6422家中小企业中,近67.69%的企业反应营业收入减少;21.61%的企业无法及时偿还贷款等债务,经营资金压力加大;86.22%的企业账上资金无法支撑3个月以上;33.73%的企业资金支撑不到1个月;只有9.89%的企业反映可以支撑半年以上。
这次中国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新基建可以确保经济数据好看,但短期内救不了中小企业的急,也救不了中小企业的命,许多中小企业一旦撑不过此次疫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稳经济”、“稳就业”将何从谈起?
对于新基建刺激,地方政府无论是贷款还是举债,都要由纳税人偿还本息的。民企是纳税主体,国企可以获得税费减免与返还,民企不能获得,对于民企而言,负担不是减轻了,而是负担更重了。
休养生息、放水养鱼,才能增强发展后劲,如果竭泽而渔,税收必将枯竭,也许将倒逼企业转移到税率和成本更低的国家。如果税收不能给民企全部返还,能够一定幅度地减税减负对民企非常重要。当前的一切原则就是尽可能让企业活着,只有民企活,才能稳就业,才能稳定社会大局,才能真正走出经济困局。(作者系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中国发展50人、国新智库中国经济30人、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上海中和正道集团主席周德文)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