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金融防风险工作更为艰巨。当前金融领域依然存在“突出风险点”,主要集中在高风险金融机构、重点金融控股集团、影子银行、网络借贷和非法集资等方面。尽管这些领域的增量风险已得到基本控制,但存量风险仍须高度警惕。此外,鉴于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催生出许多新的金融业务形态,大大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未来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方向要从治标向治本过渡,补齐制度短板的步伐需要加快。
8、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
当前,我国M2与 GDP名义增速不相匹配。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从1999年的11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10月份的194万亿元。1999年到2008年将近十年时间里,广义货币供应量是缓慢温和增长的,平均每年增加了4万亿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从11万亿增加到47万亿。从2008年到2019年的11年时间里,广义货币供应量从47万亿增加到194万亿,等于这11年时间里,每年增加了13万亿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越来越多的钱正在投放到市场中。根据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来看,今年我国的GDP总量或许可达到97万亿元,而194万亿元的货币供应量,刚好是今年GDP总量的2倍。
近年来,民企贷款占比与增速显著下降。2018年末,民企贷款余额占总体企业贷款余额的40.7%,换言之,民企用40%左右的银行贷款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可见,民企占据的信贷资源与其经济贡献完全不相匹配。
相比2018年,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表述由“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变化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银行信贷供给存在的约束。通过多次降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货币政策传导不通畅的问题仍然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改善。
服务于实体经济,要从实体经济的运营特点出发,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足值抵押品,传统的金融机构按照当前的风控标准,难以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因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实时的金融产品创新,从实体经济各方的经营特征与诉求出发,通过有机整合金融服务、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生产运营过程,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实现更高层面的金融资源整合,通过数据等技术进行风控设计,锁定风险,匹配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创新设计普惠金融类产品,通过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服务体系,从结构上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真正意义上为实体经济切实的金融支持。
9、推动资源整合帮扶陷入债务困境的民企
2020年宏观经济的大形势依然不会有太大改变。经济寒冬中,在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过程中,每个企业都生存维艰,必然有一大批企业出现经营危机甚至被淘汰出局,预计将有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及上市公司出现经营危机。在这些企业中,除了正常优胜略汰的民企,也有相当一部分质地非常优良的民企,也面临了暂时的经营困境,寻求不到资金支持和资源对接,无力实施企业升级改造,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另外,一些民企正进行转型,努力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如引进新项目或技改项目等等,但由于资金短缺,也将面临迅速陷入生产经营停顿,破产倒闭的经营危机之中。
应对这种严峻形势,国家应大力鼓励和扶持企业债务重组和产业升级规划领域的领军机构,配合各级政府整合社会资源,为出现危机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企业重组服务,帮助企业走上转型升级的正轨,在企业危机成片出现的地区,为地方政府提供产业升级规划服务,重整当地产业布局,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10、积极的财政政策更重视结构和效果
2020年是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实现GDP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财政政策或将继续加力提效:第一,继续减税降费,但减税降费的力度或低于2019年,税制改革更加注重税收格局的再平衡,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源分配;第二,扩大财政赤字,较大幅度提高新增专项债额度;第三,增加扶贫投入力度,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相比2018年提出的“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2019年会议提出“要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本次会议更强调结构和效果。
2019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直接导致地方财政形势严峻,一些城市和地区财政收入基本零增长,同时增值税为主的减税降费效果不明显。由此,2020年减税降费力度可能不及预期,财政政策将以提高减税成效、优化支出结构和减税方式为主。
针对中国经济存在的固有问题和新的变化,政府将继续出台积极财政政策,社会资金的流动性会逐步增强,助推部分企业逐步走出危机。而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预计将不断推出新的政策,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解决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战略定位不清晰、债务重重、资金链紧绷、企业经营危机频繁爆发的问题,民营企业危机必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11、以“六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六稳”措施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其中“稳预期”和“稳投资”对民营企业的长效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稳预期”应作为“六稳”的关键,力求打消企业家对经济预期的顾虑,建立投资信心,引导民间资本在有关领域进行大胆投资,推进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并成为实现“稳就业”这一关键目标的重要驱动力。
针对2020年中国经济内外部出现的新特点,应坚定推进“中国制造2025规划”战略的深化实施,同时积极推行实施“六稳”措施辅助,防范出现局部经济及社会动荡。
2020年还要着力于内生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研究和发展,积极引导和扩大国内消费求,加大和“2025规划”相关,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基础设施投资。
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一方面要通过谈判稳定来自欧美发达市场的商品需求,另一方面则应积极寻求在新兴地区的经济合作机会,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打通这些地区的贸易合作渠道,推动出口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拓展更为广阔的出口贸易市场。
展望2020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国际环境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民营经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危机,但在危机之下,同样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只要各级政府及民营企业顶住压力,迎接新的挑战,积极把握机会,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更为辉煌的未来!
(作者:周德文 系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师董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中国发展50人、国科智库中国经济30人、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上海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