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熄火,再看内需,虽然各地逐渐复工,但目前的消费仍主要维持在刚需领域。考虑到疫情下企业发展、收入水平、产出情况等仍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心理趋于谨慎和保守,当期消费仍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一些企业关张、裁员,一些企业复工后降薪、工资挂钩业绩政策等,都会促使消费者做出消费延期的决定,之前预期的“报复性消费”恐怕很难实现。
3、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疫情面前低收入人群处境更艰难
内需和外需双双熄火,企业没有利润,就业立刻就成了大问题。
根据数据,招聘职位数2020年第一季度相对于2019年同期下降了27.8%,招聘人数同比下降了26.8%。无论是招聘职位数还是招聘人数,在此次疫情下,都下降了较大的比例,即27%左右。
2020年一季度发布的职位数量相对于2019年同期的变化看,所有行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疫情的影响,职位数相比2019年都有所下降。文化传媒行业和服务业受影响最大,招聘职位数下降幅度超过了40%。在疫情面前,小微企业的招聘需求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一部分来源于存活的公司减少了用工,另一部分则来源于部分小微企业停止了招聘。
疫情对不同薪酬职位的影响非常明显:薪酬越低的职位,2020年一季度职位数量同比下降比例越高。对于月薪低于4000元的职位,职位数下降比例高达44%。而对于月薪超过15000元的职位,下降比例仅为12%。低收入人群受疫情的影响最大,这些低收入人群一旦失去工作,更不容易找到工作。
解决路径之一:民为邦之本 政府帮扶企业“活下去”
自疫情爆发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3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考察全国市场运行与流通发展服务平台、外贸外资协调机制。李克强总理说,我们出台的这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都是普惠性的,企业只要活着,就该享受疫情期间的优惠政策。
中小企业包括小微企业关乎中国90%的就业。如果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大规模失业潮必然发生,中国的社会稳定就失去了前提,治乱循环的危机就再一次威胁我们。
因此,当前最要紧的事是保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保障中小企业以及中低收入人群活下去迫在眉睫,一天都不可耽延,一点侥幸心都不能有。中小企业只要有口气的,都要想办法救活。
目前政策的重点应该是救助,大幅度增加对企业与家庭的纾困力度,尤其是对受疫情直接影响的企业和家庭。纾困资金宜由央行借道财政来提供,相当于大幅度同步提高财政赤字率和基础货币供应。相对于通过基建带动经济的路径,救助性政策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还可以稳定就业,成本更低,成效更显著。
保企业的背后就是保就业。就业不出大问题,就不会出大事。
现在中国需要寻求的是各方平衡、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民为邦之本,以民生、民企为导向的帮助,将安慰人心、振兴消费,可谓固邦之本。
(作者:周德文 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协副会长、国家发改委中国50人、国科智库中国经济30人、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上海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