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路径之二:牢牢抓住制造业 形成完备的工业体系
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基础、服务经济的支撑,只有拥有强大的基础制造业,我国的服务业才有发展的根基。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是依靠居民收入来支撑的,如果制造业不强的话,建立强大消费市场则似无源头之水。从某种意义上说,稳住制造业发展,就能稳住实体经济,稳住信心和预期。
中国必须应该有一个长期繁荣昌盛的传统产业,否则中国经济就无法实现独立自主。当然,在疫情后中国要建立起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除了要重视传统制造业,还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就不得不受制于国外的产业链。
互联网、芯片技术和数据等等,这些技术或者工具可以提高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效率。但是没有基础的传统制造业产业,很多所谓的高端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在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谁也离不开谁,没有高端、低端之分,各个产业要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形成完备的工业体系。
“稳就业”需要坚实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制造业可以创造更多稳定、长久的就业岗位,对于增加居民收入、减少贫富差距,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有重要意义。
“稳就业”在“六稳”之中居首位,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的“稳定器”,稳就业的本质就是稳经济,稳发展的核心就是要稳企业。
解决路径之三: “新基建”将成为挣脱疫情泥潭困境的“新动能”
怎么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有观点认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新基建”,“新基建”背后涉及的投资项目,将带动数万亿投资,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竞争力,改善民生福利。
为了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推动经济尽快恢复到正常的轨道,应充分估计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宏观政策逆周期发力必不可少,新基建既能稳投资、稳增长,也符合促创新的政策目标,将为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能。新兴技术的普及和新兴产业的涌入对企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而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所带来居民收入和就业的增长消费升级将会反过来再次带动投资的正向增长。
“新基建”是重振经济的利器,但要重视投资的有效性,不要为投资而投资。这些所谓的新基建投资内容,大多集中在铁路、公路、基建所谓的“铁公基”老三样上,可见这次投资“新基建”不是大头,这样的刺激计划,若以“新基建”之名行“老基建”之实,可能会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和大规模基建浪费,不仅不能拉动经济增长,还可能将中国经济导入到新的危机之中。
(作者:周德文 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协副会长、国家发改委中国50人、国科智库中国经济30人、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上海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