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州市统计局,2015年末,温州全市常住人口为911.7万,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912.2万相比,减少了0.5万。常住人口的变化,也反映了那几年温州经历的震荡。
2019年末温州常住人口为930万,比上年增加5万,有所回升。而杭州在2019年常住人口为980.6万,比上年增长了约33万。温州按照这个速度,成为千万人口城市,需要很长的时间。
具体来看,影响人才流入与温州发展的因素。
房价。温州的GDP在2019年重返全国30强时,全市生产总值6606.1亿元,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490元。根据链家的在售房源价格统计得知,截止9月15日,温州的老城区鹿城均价为2.44万/平米,瓯海为1.96万/平米。
GDP已迈入万亿行列的无锡市,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847.00元,两项指标均超过温州,而无锡的核心区域滨湖区均价为1.55万/平米,梁溪区1.63万/平米。作为“新一线城市”的成都,其最贵的两个区域:锦江区均价2.34万/平米、高新区均价2.32万/平米,依然比温州的鹿城区要低。拥有武侯祠的武侯区为1.62万/平米。
从收入-房价的性价比来看,温州的房价对外来人,不算友好。
除此之外,温州的交通也是一个原因。在温州没有自己的车会造成出行困难。温州是软地质,地铁造价成本过高。难以入地,温州转而从天上架轨道交通,即S1线,是“国内首创的第一条市域铁路”。但因为站距较大、未形成交通网络,经过的站点无法满足市民基本的日常出行等原因,单线客流量一般。目前温州市民依然主要依靠公交车和BRT出行。S线系列正在进行中,未来还将完善M线路。交通会影响城市要素的流动速度。方便更多人出行和换乘是重要的,温州市民翘首以盼着交通连成网络后,每条线的价值都能发挥出来。
然而,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有了新兴产业和优质企业创造好的工作机会,人才自然会产生消费、定居的愿望,继而形成创造城市经济、升级产业结构的良性循环。2019年温州第三产业占比55.1%,比2010年的44.4%上升10.7个百分点。对比之下,杭州2019年第三产业占比63.9%比2010年的49.3%上升17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温州这10年在提高第三产业产值上进行了系列探索,但还是有些慢。从客观的条件上看,有限的陆域面积使得温州只能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集约化完成产业的升级转型。(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彭艳秋)
周德文,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师董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中国发展50人、国科智库中国经济30人、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