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文接受该报著名记者李剑平采访!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金振民回到了阔别50余年的家乡温州,在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创办院士工作站,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反哺温州。
“温州要发展,只有科技带。”金振民院士认为,温州续写新的创业史,不可能停留在40年前的“温州模式”,必须引进一流的科技人才、研究成果与平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温州要开拓思路引进青年人才,吸取国外的先进理念、技术。
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在“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大会”上说,过去温州凭着“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进入新时代,温州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在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GDP统计排名中,温州市6606.1亿元,排在第11名。浙江省政府特约研究员、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周德文认为,温州改革再出发,要有勇气把过去好的成绩与失败的教训全部归零,轻装上阵。
陈伟俊说,“温州模式”再创新,“要让更多的人才成为温州续写创新史的主角”。
近年来,温州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探索“揭榜挂帅”新机制,鼓励各县市区面向全球发布招贤令,引导全球人才竞标攻关, 给予顶尖人才支持额度最高两亿元。
温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人才工作处副处长马晓文介绍,该市新增青年人才专项政策,分别给予博士、世界排名前200和国内“双一流”高校硕士、本科生就业补贴6万元、4万元、3万元。同时,对人才创业项目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累计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发展资助、最高1000万元的研发投入补助、最高1000万元的投融资奖励、最高1000万元信用贷款优惠、最高1000万元贷款担保。
“温州建立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高端人才对接落地机制,推动顶尖人才项目‘一事一议’落地发展。”马晓文说,该市落实专人为海外高端人才提供“全程无忧式”的服务,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问题,提高人才政策申请、兑现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近年来,关于温州改革再创新的使命和担当,温州官方、民间以及专家学者有着广泛的共识。对于温州模式与改革开放同步再出发的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李剑平专访了著名“温州模式”研究专家、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周德文。
改革重新起跑
温州面临的挑战是国内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温州新的历史使命就是给全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树立一个发展的模式。作为“温州模式”专家的周德文一直在鼓与呼:温州改革再出发,要有勇气把过去好的成绩与失败的教训全部“归零”,轻装上阵,一马当先。当前温州发展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温州模式”活力仍在,温州人的创业创新精神仍在,温州的独特优势仍在。应当在坚持中完善、在创新中提升,让“温州模式”再次大放异彩。
让人才成为温州的主角
周德文认为,温州土地少、资源匮乏,但却能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乘风破浪,民营经济高速增长,靠的就是人才,靠的就是温州人的那股敢为天下人之先的敢闯敢拼的精神。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经济增长由追求高速发展转变为追求高质量的发展,温州的经济社会已进入产业转型发展的深水区,因此,温州经济要想再创辉煌的关键就是人才。
当地政府应当主动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产品,主动去再造温州新的发展空间与环境,吸引优质人才,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抱负、成就梦想,引领温州经济再次腾飞。
继续高举改革大旗
周德文认为:与40多年前的改革之初相比,温州现在民营经济活力强,体制机制活,市场体系较为完善。民间存在银行有1200多亿元资金,有着拥抱青年与科技的雄厚物质基础。245万温州商人在国内外创业经商,68万温州籍华侨分布在131个国家和地区。周德文说,“温州人不争议,能抗风险,埋头苦干,只要引导和指导好,一定能再创辉煌和新的‘温州模式,引领新时代的潮流。”
当前,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势不可挡;对于温州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坚持高举改革大旗,把握时代的脉搏,发扬温州精神,汇聚天下人才,创新创造,把过去的先发优势转化为现在的“先转”优势。(来源:上海中和正道视角)
周德文,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参事特约研究员、师董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中国发展50人、国科智库中国经济30人、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周德文 儒经网网络宣传工作室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