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冲击之下,中小企业首当其冲。中小企业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大宗商品涨价会直接增加它们的生产成本。中上游游价格出现大幅度上升,但消费品市场难以同步上涨,这样中下游部分行业企业就会承受较大压力,因为它们无法把成本上升的压力释放出去。中小微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中下游,议价能力不强,在上游涨价快、下游提价难“两头挤压”下,对于原材料上涨成本压力的传导和消化能力比较弱,所以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
由于行业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只要提涨价,客户就跑了,这导致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因此才出现了一些中小企业有订单却不敢接。
这些中小企业不敢接的订单,有可能都流向头部企业。头部企业在上游原材料经销商面前,更有议价能力。一些头部企业凭借自身实力与规模,可以与供货商签订长期价格协议,锁定合同价格,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此轮原材料涨价,其实变相推高了行业进入门槛,加速了供应链、制造链以及产业链的份额向龙头行业快速集中。广大中小企业,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占的压力,逐步边缘化。
企业需多管齐下 应对原材料涨价优化产品结构
就眼下而言,较为迫切的就是中小微企业采取各种方法渡过难关,不断提升其经营能力,抗风险能力才会增强,熬过了去年疫情的他们,更不能倒在今年的原材料涨价上。
首先,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需要通过提升技术实力和创新生产工艺,升级产品线和提高生产销量,推进产品升级,以深加工和高价值化,应对成本上涨压力,走出低端市场高度同质化而引起的价格竞争困境。如自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以来,深圳一家电路板企业开始优化产品结构。由于低端电路板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约占40%,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较大,公司降低了这部分产品的产量,同时加大利润空间更大的高端电路板产能。
其次,多种方式规避和对冲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定金、短单以及调整原材料库存周期等方式规避和对冲风险。企业需要谨慎接单,尽可能接短单,并收取部分定金,按照接订单量采购原材料,缩短原材料库存周期。
再者,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增加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品的同时,企业还应效率上做文章。位于某造纸企业,在它打造的智能立体仓库里,每天生产的4000多吨成品纸,在入库指令的指示下,自动找到合适的巷道,缓缓进入蜂巢式立体仓库,到达相应的货位。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全靠数字化和智能化带来的能力完成,提升了运营效率不说,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监管部门接连出手调控 扶持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体,每年创造大量贸易顺差,它们生产经营的平稳,对创造就业、稳定社会和促进消费,都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小企业稳,则就业稳,就业稳,则全局稳。
相比于向CPI通胀的传导,大宗商品涨价恶化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更值得关注。政策应继续坚持“不急转弯”的基调,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定向支持。
5月以来,监管部门接连出手调控,遏制大宗商品价格飞涨。
6月17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6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市场投机炒作开始降温,部分大宗商品,比如铁矿石、钢材、铜等商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以“买方”身份出现的大企业,更乐于使用承兑汇票支付货款。在企业面临现金流问题时,收到承兑汇票的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打折贴现”的方式,将手中的承兑汇票转予银行或其他机构获取现金,缓解企业资金流压力。根据财务公司的统计,收到承兑汇票的企业中,有将近95%以上的都会贴现。决策层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2021年5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将研究把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以减轻企业占款压力。
支持中小企业,需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针对性地支持中小企业。现在对中小企业的延期还本付息、信用贷款等金融支持方面的政策还在延续,业内人士认为,可能还需要考虑延长更长的时间,至少到明年的上半年。如果短期内把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撤回,可能会雪上加霜。
此外,需要财政给予更多的支持。对于某些特定行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继续给予减税降费支持。我国财政状况总体上良好,应该可以发挥好这项功能。
(作者:周德文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师董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中国发展50人、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