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謇精神” 在地化的“循环经济”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借鉴
张謇在开办纱厂之后,又陆续创办垦牧公司以保障原料供应,创办轮船公司以保障物流运输,甚至通过油厂、皂厂、纸厂等系列工厂,发展起了上下游产业相互衔接的循环经济。
首先,大生公司的发展基础,是与农户家庭经济理性的结合。大生公司的经营模式是“公司+农户”,这种经营模式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纱厂与小农家织直接合作;二是把土地整理之后租给棉农作为垦殖基地。这种模式就把农业领域中的原料生产和纺织工业领域中的产业链经营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
其次,这种产业结构保证了大生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农业没有独立出去,而是向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发掘了当地农业的价值;农户传统“男耕女织”的土布纺织业保留下来,张謇的纱厂成为适合农户织布的中间平台。纱厂原材料的棉花是在自己的垦殖公司生产,纱线加工是在自己的工厂进行,后期的成布则是当地以户为单位的家庭纺织。
大生在南通范围内完成产业链整合,一方面极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此外,其他诸如物流、仓储、金融、保险等,各种不同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张謇都在南通当地整合,得以内部化处置外部性风险,在南通创造了一个在地化的全产业链。
另一方面,在地化产业能够就地转化企业利润,优化本地一级市场。大生公司就地转化利润的实质是本地资源的资本化,纱厂收入完全回到本地,形成在地资源资本化模式,这是中国企业家首创的社会企业经营经验,张謇也因此实现利润就地转化带来的可持续性发展。他创办的教育、医疗、福利和公益事业,所有这些都是企业获得在地化综合性收益的表达。
今天的社会企业,只要能够把所有经济门类装在一个体系内,几乎都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社会企业在地化发展模式,应该是张謇的企业能够经营三十年的重要内在机制之一。
如果可以整合各方资源装在一个体系里,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内循环经济将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社会企业在地化发展模式,将大大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该地区提供就业的机会,同时通过优质的服务体验以及各行各业的融合,振兴当地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指日可待。
坚持“实业报国” 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实业报国”,就是要按照************的要求,以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办出一流企业,努力打造成为强大创新主体;就是要在逆境中勇搏激流、克难攻坚,育新机开新局,从而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就是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
某种意义上,当下大部分企业仍是“粗放的数量型发展”,其所对应的理论体系是粗放的发展主义理论。这种粗放的发展主义,在霸权国家粗放发展的主导下,导致全球危机不断发作。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既是要企业高质量发展,扩大蛋糕,也要提高就业质量,让员工高质量成长。
中央领导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所以中国企业家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共同富裕的促进者。做一家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可持续发展的好企业,这本身就是对共同富裕的最大贡献。
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任何一位社会成员,只要是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其所获得的财富就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样大家才有创业和奋斗的积极性,社会财富才能不断增加。因此要让先富起来的人继续保持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同时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让更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甚至成为高收入者。
要推进共同富裕,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把“蛋糕”做大,进而缩小差距。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注重以创新驱动促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完善要素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
(作者:周德文 系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师董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中国发展50人、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