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
会议指出,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共富不等于均富
共同富裕是指全体劳动者都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指所有社会成员的收入都一样多,各种消费资料的占有量都相等。把人们的收入拉平,使人们所占有的消费资料相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不符合实际的。
促进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的“削峰填谷”,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但是有人对此理解上产生了偏差。
一方面,谈到平均主义,很容易让我们想到 “均贫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平均主义大锅饭”,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会让努力的人积极性受挫,也违背了生产力发展规律,陷入共同落后、共同贫穷的泥潭。
另一方面,可能有人会想,既然是普遍富裕,那么即便不努力也可以搭上“顺风车”。其实,“躺赢”是不现实的。因为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人人都“躺赢”,仅靠一部分人、仅凭部分力量无法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曾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大家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此,才能早日实现共同梦想。
共同富裕不能养懒汉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共同富裕不能养懒汉,共同富裕是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国富民强,那么还是会一如既往地鼓励大家创新创业。毕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所以大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共同富裕是共同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需要全体老百姓共同劳动、共同创造、共同奋斗、共享蛋糕,多劳多得,绝不是仅靠一部分人把蛋糕做出来,然后分给不劳而获的人。比如,绝不是把东部的人劳动产生的财富简单转移支付给西部,养着西部,而是在东部的支持下靠西部人民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全国人民一起实现共同富裕。
“躺平”不可能坐享其成,“内卷”不可能创造幸福。共同富裕是逆水行舟,不是顺水漂流,大家齐心协力地往前划,才能到达共同富裕的彼岸。14亿多人,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都发挥出来,财富累积起来将是惊人的;如果仅凭部分人去创造,幸福生活谁也给不了。唯有奋斗,别无他路。
慈善捐赠是自愿行为,绝不能“杀富济贫”
三次分配主要是由高收入人群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但自从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的提法出来之后,舆论上的争议就没少过,坊间有人将其理解为要就着头部这几个互联网来一次“杀富济贫”,不由得让人想入非非。对于促进共同富裕,社会上现在也有一个不好的倾向,就是仅仅把促进共同富裕和清算、整治、清盘、整顿等联系在一起,制造耸人听闻的效果,这显然违背了政策的本意。
过高收入肯定要被调节,但不是把先富起来的人打倒,均贫富。这不仅实现不了共同富裕,反而会极大抑制社会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低收入肯定要提上来,但不是靠发钱,而是能够真正提高劳动的回报。
慈善捐赠是自愿行为,绝不能“杀富济贫”,不能搞“逼捐”,因为那不符合共同富裕的本意,也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共同富裕应鼓励敢于创业的企业家
对于共同富裕,当前市场上有一个焦点是,应该如何对待“先富起来的企业家”?有观点认为,中国当前的贫富悬殊、阶层固化,企业家要负很大责任。
事实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一直与国民经济紧密交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规模实现了成百上千倍的增长,如今已经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民营企业带动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对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贡献很大,如果没有民营企业家,没有民营企业的创业和吸纳就业,可能穷人得到的好处,要比现在少得多。如果没有民营企业家,也许没有富人,但穷人也不会得到这么多收入增长。中国贫富差距、阶层固化等等问题,有诸多原因,不能把逻辑过于简单化。
共同富裕是要每个人都有机会创造更多财富,获得更多财富的机会。人人出力、人人尽力,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个人智慧和力量,才能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而广大的民营企业既能够创造财富,也能更广泛的分享财富,他们将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最重要承载平台之一。
中国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他们认同先富帮后富的“共富”理论,用好、用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赢得了************的高度评价:“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需要明晰的是,近来国家层面对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监管,不是为了限制企业的发展,而是为了纠偏。严格的规范是为了让平台企业更健康地发展,也因此,不能将此理解为打压民营企业。
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某种意义上,当下大部分企业仍是“粗放的数量型发展”,其所对应的理论体系是粗放的发展主义理论。这种粗放的发展主义,在霸权国家粗放发展的主导下,导致全球危机不断发作。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既是要企业高质量发展,扩大蛋糕,也要提高就业质量,让员工高质量成长。
所以中国企业家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共同富裕的促进者。做一家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可持续发展的好企业,这本身就是对共同富裕的最大贡献。
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任何一位社会成员,只要是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其所获得的财富就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样大家才有创业和奋斗的积极性,社会财富才能不断增加。站在富人的角度,国家若不保护私人财产权,富人没有安全感,自然不会放手投资;站在穷人的角度,如果允许“均贫富”,可以坐享其成,他们也不会勤劳致富。因此要让先富起来的人继续保持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同时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让更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甚至成为高收入者。
要推进共同富裕,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把“蛋糕”做大,进而缩小差距。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注重以创新驱动促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完善要素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
共同富裕强调兜底 同时强调公平
由政府进行的个人收入调节不仅包括以征税方式从高收入者那里取走一部分收入,还包括以各种方式对低收入户进行补助、扶植,增加他们的收入或提高他们获得收入的能力。
低收入地区经济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运行机制,而不是单纯的补助款项或单纯的优惠政策。低收入地区不是不需要政府给予的补助款项和优惠政策,而是如果低收入地区缺少一种可以导致内部资金积累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运行机制,缺少一种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合理组合生产要素的运行机制,那么来自政府的补助款项或优惠政策往往只被用来解决眼前的困难,却不足以使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不足以使低收入地区真正走向富裕。
一方面,共同富裕强调兜底。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再到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都是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不掉队,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强调机会公平。无论是提高人民受教育程度,还是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都是为了使人民都有能力和机会参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形成共同奋斗的社会氛围。这样既能有效防止中国落入福利主义的陷阱,也将极大激发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积极性。
(作者系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师董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中国发展50人、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