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德文 潘建根(一心)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是,也有一种死,叫无疾而终。生命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必然,但是,疾病并不是一种必然。所以,健康,是可以贯穿一生的。
现代社会,健康,已经成为一种稀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健康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被诊断患有各种疾病的人占总人口的20%。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况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
随着世纪疫情的不断反复,人人都开始重视健康,人人都必须开始关注大健康。只是,我们关注的大健康,结果却是不大健康,甚至是大不健康的。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是不是一开始的方向就出现了错误?我们是否过多地关注了如何去治疗疾病,却忽略了如何去保持健康?还是我们被一些医药医疗利益集团绑架了健康?我们的出路在何方?
生命,就像一列不断向前的火车,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不过,在行进的过程中,我们却可以控制自己的车速,可以选择平稳匀速前进,一路平安;也可以选择加速又急刹,跌宕起伏,险象环生。
在路上,难免也会遇到车子出现故障,需要停下来维修。有的故障简单就能排除,有的故障却很难有效根除,只能伴随问题一路前行,但并不影响列车到达目的地。
至于故障是怎么出来的,是因何引起的,有经验的机械师会很快找到根源,马上解决问题。有果必有因,如果找到了因,就能防患于未然,让同样的故障不会再出现。否则,如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从源头解决,同样的问题还会再次发生。
预防胜于治疗,这是非常简单的原理。但是大多数的人,却往往会把健康交给医生而不是自己,觉得生病了找医生就行。殊不知,医生连自己的健康都不能保证,如何能保证我们的健康?
因为健康和疾病,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领域。医生研究和治疗的是疾病,如果您生病了,必须要去看医生,医生可以帮助您控制一些症状,但是,最终战胜疾病的,是您自身强大的免疫力和身体的自愈系统。
所以,免疫力才是我们是否健康的决定因素。而免疫力是由我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决定的。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决定了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又决定了饮食习惯。
慢性疾病,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疾病。大部分的慢性病,都跟我们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慢性疾病的调理比治疗更重要,只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才是让慢性疾病得以恢复的根本之道。
而占总人口75%的亚健康人群,更是由于生气、抽烟、酗酒、熬夜、久坐、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等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长此以往,亚健康人群就会向疾病转变,最终甚至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如果,您不幸已经罹患了疾病,也无需过多的担忧,身体有非常强的自愈能力。只要能找出引起疾病的根源,找到了病因,然后改过自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大部分疾病都是可以恢复健康的。
有一些疾病,即使生理指标不能完全恢复正常,但是,只要我们有乐观的心态,把疾病当成朋友而不是敌人,与疾病和平共处,也是可以长命百岁的。
在慢性疾病的治疗方面,非药物治疗是一个大方向。因为药物不是人体细胞的组成部分,是药三分毒,所有药物都会有毒副作用,是万不得已而为之,最好能不用或少用。
而构成人体细胞的原材料,是我们日常饮食中摄取食物中的营养,营养才是健康的基础。所有慢性疾病的治疗、调理和恢复,缺少了全面、均衡、充足的营养的参与,最后都是不彻底的。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房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最好的心态是平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最奢侈的就是慢生活。特别是现在的中国人,大家都活得太压抑、太急躁、太匆忙,缺少了浪漫、缺少了欣赏、缺少了诗和远方。
刚刚结束的二十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文化复兴、健康中国、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人们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时代的趋势,也是人们的追求!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需要全民的努力,需要专业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需要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大健康,让健康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