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周德文:必须毫不动摇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其中,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会议明确要求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府特约研究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特邀副会长周德文,透过其对民营经济近40年的观察,了解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
民进中央周德文
三重压力下的民营企业
《中国经营报》:你如何看待当前三重压力?如何恢复经济快速发展?
周德文: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确实非常严重,外贸、内需、投资三驾马车都较为乏力,各地政府也到了非常困难的时候,纷纷出现财政危机。因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之一——民营企业岀现了问题,这是我们应该承认的事实。而要想解决问题,首先我们要承认问题的存在,而不是粉饰太平。
之所以面临这些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三年疫情导致生产摇摆不定,再遇上基层政府管理上层层加码,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凋零,企业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进行,属于坐吃山空状态。二是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也不例外,这导致了社会深层次矛盾加剧和爆发。三是大家的生产消费观念虽然有,但能感觉到没有改革开放之初那么强烈。当时大家铆着劲儿拼命发展生产和经营,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但现在却是够吃够用就行了,相当一部分人变成了“躺平”。有的地区出现企业不办了,改为将厂房租赁出去,或者干脆把企业卖掉,去享受生活了。
这三驾马车可以说都有一些病了,而且部分是积重难返。现在最重要的是恢复经济,这是当务之急。就目前来看,中央出台的措施是好的且有用的,但之所以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主要是因为积重难返,这需要下重药,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中国经营报》:我们该如何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
周德文: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心地宽广和坦然,要认识到和民营企业打交道,给它们做服务是自己的主要工作之一,这是必须要做的,而不是可做可不做。如果不做,就是失职渎职。民营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如果我们的政府不为它们服务,这是不对的。我们首先要确立这个意识。
其次,要在制度上鼓励各级官员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尤其是当企业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手、靠近企业,拉企业一把。我注意到,在个别地方存在一刀切的状况,认为政府官员和民营企业打交道是有问题的,甚至吃顿饭都有可能是违反了纪律。我认为只要官员把握好不贪污、不受贿的前提,官员和民营企业家们吃顿饭是应该被允许的,因为这是中国的国情所致,一顿饭能方便和快速地拉近政府与企业的距离。
最后,企业家也要勇于和善于跟政府官员打交道,不要有任何顾虑,亲近政府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当然,企业不能行贿也是前提。请领导吃个饭,或者领导请吃个饭,只要不过分,都是可以的。不能矫枉过正。
“玻璃门”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经营报》:民营企业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周德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家们信心不足。因为疫情的影响,削弱了很多人的意志,外加前段时间民间在说“躺平”,面对这样的形式怎么能躺平?我们只有奋斗和发展才能解决问题。
要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最重要的是政府站在企业的一边。企业家的信心一方面来自于自身实力,另一方面就是来自于各级政府的支持。但在现实中,往往出现企业经营好的时候,各级官员车水马龙登门拜访,而一旦企业遇到危机,甚至连个地方政府的科长都找不到。这是因为社会上有一种风气,认为政府官员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会被人怀疑有一些利益输送,所以很多人选择了明哲保身,敬而远之。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很有必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非常及时。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部分人认为,中国不需要民营企业了,甚至要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企业家们信心有所不足。大企业家惶惶不可终日,也没有心思发展生产,而中小企业家又步履维艰没有能力发展经营。甚至个别企业家转移财产到国外去奔着享福去了。
事实上,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毫不动摇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概括起来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其次,民营企业还面临“玻璃门”现象,好的精神和政策企业看得见,却摸不着。例如民营企业向银行贷款难。现实中,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太愿意将资金贷给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而更愿意贷给国企。因为银行贷款给国企,即便出现问题,大概率是不会被追责的,但要是贷款给民营企业出现问题,则会被终身追责,这让银行相关负责人员非常忌惮。这实际上就是对民营企业的歧视,这种歧视往往都不在桌面之上,而是非常隐蔽。这种玻璃门现象,应该引起中央高度重视。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错误观念,一提到偷税、漏税、行贿,就和民营企业沾边。我们应该给民营企业正名,民营企业不是洪水猛兽,它们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什么正面形象反而比较少?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做好舆论的正确引导。而这正是中央提出的,要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落实中央精神,各级政府不能光在纸上和嘴上支持民营企业。此次会议指出,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我此前呼吁要将私人财产的保护列入《宪法》,因为有恒产者才有恒心,企业家们才不会一有风吹草动就跑到国外去,而这样的情况已经在历史上出现过几次。
本报记者 颜世龙 北京报道
(编辑:卢志坤 校对:颜京宁)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