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德文 潘建根(一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 ,意思是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
这是中国古老的智慧,但是,生活在现代化的人们,特别是崇尚西方价值观的许多人,都推崇和追求享乐主义,娱乐至死,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明朝作家刘元卿,在一篇题为《猱》的短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猱的体形很小,长着锋利的爪子。老虎的头痒,猱就爬上去搔痒,搔得老虎飘飘欲仙。
猱不住地搔,并在老虎的头上挖了个洞,老虎因感觉舒服而未觉察。猱于是把老虎的脑髓当作美味吃个精光。
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诠释上面的故事,是恰如其分的。经济生活中,类似的行为也很多。有很多的企业,由强变弱,最终惨遭淘汰。
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灭亡。国家如此,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这已经被古今中外无数的事实所验证。
有忧患意识,并不是不能享受生活,过苦行僧的日子。而是居安思危,规划设计好自己的人生。
有忧患意识,也不是对未来悲观,用消极的态度对待一切。哈哈是主动积极地面对未来,防患于未然。
现在很流行“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大家都很赞成这种生活态度,而且努力实践之。因为昨天已经一去不复返,明天风云变幻不可测,只有将今天过好才是实实在在的事。
但是,活在当下并不是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规划。人们常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有很多人,把活在当下当成了“躺平”,对未来不再有期待,是好是坏与我无关,只在乎当下的享受,不顾及明天的死活,消极面对,爱咋咋的,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
如果是中老年人,这还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是年轻人,特别是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旦失去了忧患意识,也就失去了斗志,就如行尸走肉一般,一辈子就会毁了。
有的人二十岁就死了,只是到八十岁才埋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人生。人活一辈子,并不是只有吃喝拉撒,需要进行人生规划。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当然,有忧患意识,也不是一天到晚杞人忧天,既担心这个,又害怕那个,还没开始行动,就被忧虑束缚住了手脚,甚至得了焦虑症,导致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最好的生命状态,就是领悟天理大道,活出生命本真。有忧患意识,但对未来又充满自信,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心为了您幸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