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成长记忆里,家教如同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而我的父亲,无疑是这一路上最关键的导师,以他独特的方式塑造着我的品格与价值观。
小时候,家中吃饭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每次饭桌上,父母不动筷子,我们几个小孩谁都不敢先动。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蕴含着深深的仪式感。在那一方小小的饭桌上,我们学会了尊重与等待,明白了长幼有序的道理。这种仪式感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懂得生活需要一种庄重的态度。它教会我,每一个日常的瞬间都值得认真对待,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实则是构建良好家风的基石。
寒来暑往,每年的寒暑假都是我们兄妹最特别的时光。父母总会把我们送到农村奶奶、叔叔家。在那里,我们跟着叔叔、婶婶学农活。除草、施肥、收割,每一项农活都充满了汗水与艰辛,但也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孝敬长辈。还记得毕恭毕敬地给奶奶洗脚的那一刻,奶奶眼中闪烁的欣慰光芒,至今仍温暖着我的心。在农村的日子里,我们贴近土地,感受着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纯粹,明白了勤劳和孝顺是为人之本,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财富。
当然,我也有调皮捣蛋的时候。有一次,我躲在街旁的小巷阴暗处,用弹弓偷偷射街上的路人。正玩得不亦乐乎时,一抬头却发现父亲站在不远处,脸色阴沉。一向脾气温和,从未打过我的父亲,这次真的生气了。他把我拉回家,在我头上轻轻打了几下,严厉地问我哪里错了。那一顿教训,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父亲的教育方式并非简单的打骂,而是通过这种严肃的态度,让我明白行为的边界,懂得什么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那一刻,我懂得了敬畏与责任,明白了犯错就要承担后果。
父亲虽然家教严格,但也充满了温情与智慧。他每次出差,都会带上我们兄妹中的一个同行。在八岁那年,也就是 1968 年,我有幸和父亲一同出行。我们去了西湖,那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让我陶醉;站在钱江大桥上,我心中满是对这座中国人自己造的大桥的惊叹;动物园里各种新奇的动物,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六和塔的古朴庄严,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蔡永祥纪念馆里,英雄的事迹更是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这些经历,如同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如今,岁月流转,当年的小男孩已步入人生的不同阶段。但儿时的这些家教经历,始终如影随形。“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简单而深刻的话语,早已铭刻在我的心底。它时刻提醒着我,在生活中要坚守原则,尊重他人,懂得感恩与付出。
我时常想,什么时候能和夫人一起去钱江大桥和六和塔故地重游,再次感受当年的那份震撼与感动。我也希望能将这份优良的家教传承下去,让下一代也能在严而有爱的家风中茁壮成长,领悟生活的真谛,明白人生的价值。
回顾往昔,我深深感激父母给予我的严格家教。它虽然在某些时候让我感到压力,但更多的是让我拥有了坚实的人生基础,教会我如何做一个有担当、有素养、懂感恩的人。这份家教,不仅是家族的传承,更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周德文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