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人生经历与感悟:
1.我喜欢回忆,我写人生经历与感悟,就是回忆!写作时,那一幕幕过往的经历与“故事”,都闪现在我的眼前,这么多,似乎现在才是“冰山一角”,写也写不完!回忆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生活在过去,存在于现在,却能影响未来。回忆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它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曾经的模样”,让我们明白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回忆,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珍惜每一段回忆,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回忆,现在巳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巳“老”了),当然(还好有退体工资,旱涝保收)!回忆不能当饭吃,但不管什么年龄,我们都需要奋斗!朋友们说(意为),您这么多职务,参加过这么多活动,“发财”了!殊不知,我太多数职务(事)都是白忙官(在别人眼里,不可思议!),我只是喜欢“做事”,为将来更好地“回忆”,留下素材!——周德文
2.我喜欢拍照,喜欢得,走到哪里,“无意”中拍到哪里,拍下生活的瞬间和由此写下的“历史”和“故事”!我为什么喜欢拍照、观照?因为,我要为“生活”留下回忆!也因为我们的“念头”太多了,刹那的“念头”太多,不拍(记)下来,瞬间即忘了(记性不好)!因为我们“认识”生活里的“种子”和事物太多,好的、坏的都藏在里面!“比如我们看香蕉,只用眼识,不用意识,香蕉就是香蕉。眼睛就好比是照像机(真用照相机)。如果用意识,看到香蕉就想:‘这是香蕉,很好吃。这个大,那个小’。所以一用意识就产生分别心了)”(朋友语)!我“年轻不太”(才60年代),不仅人老,而且心态很老,但生活还要过下去,靠什么?靠“美好的回忆”!为了“回忆”,能记住“事"和当时的情景,就喜欢拍照、观照!有了照片(生活的瞬间),写就不怕没东西了,“丰富”得很!——周德文
3.朋友说,“您的微信真好看,就像一张报纸!每天看您的微信,是给我的激励”(根本没这么大的作用)!其实,朋友才是对我的鼓励,是我写微信(我常说,我读书,您们读我)和写“人生经历与感悟”的动力!我每天一早起床(白天往往没时间!要“工作”!一个退休佬,还“工作”什么?)就写“人生经历与感悟”,已成习惯,迄今已写了快二年了,近1000集,700~800篇了(蛮有“毅力!因为喜欢)!朋友常给我写一些“评语”和“评论”(多给“表扬)”,“评头论足”!我则“不管不问”,只管“写”啊写,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可能不“闻”),一心只写“臭文字”!我还会“编辑”,看到好的文章,就转发(有很多“栏目”),仅供朋友们“参阅”,供参考(我如是个编辑多好)!人生在世,就是一本书,就要留下点什么(我是否算留下?),哪怕是“拙文”,我的人生与感悟,婆婆妈妈(格局不太,不高大尚),不污人耳朵、眼晴,就很高兴了!——周德文
4.昨天晚上(3月25日),到上海去(说走就走!白天还很忙,一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顺便”看看儿子!一帮朋友“天南海北”还随我去,有一朋友甚至开车送我到上海[好车,高级面包车],我何德何能?上海是我国经济“首都”,经济很发达,全国第一,是“老大哥”,我集团在上海,儿子在上海(工作和定居),我更喜欢隔一段时间到上海去一趟(沾沾光,寻点灵感),每次到上海,儿子很孝顺,都对我精心照顾(照顾“老人”),陪我到“上海滩”到处逛逛!上海,我呆过几年,朋友(同学)很多,玩也玩不过来(每次,到上海都忙不过来),得悠着点,不忘来的“初衷”!杭州现在正在全面赶超上海,上海有压力吗?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大上海”,杭州为什么不能?——周德文
5.我国多民族!少数民族不在少数,以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居多!我去年到了贵州黔东南和云南众多地方,还到过四川!黔东南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有一朋友(原部队军级干部)在贵州,我”出差”到了贵州遵义茅台镇,便乘动车去看他!朋友自然热情接待,我去了贵州凯里,“万里一片红”(某县山上!我爬坏了,但总算登上去了!),千里苗寨,看了村超,吃了著名的酸辣汤,喝了“天下”第一酒:茅台,悠闲悠闲(贵州我还会去)!贵州的牛肉也很好吃(我贪吃岀名!到了贵州大吃大喝,吃出高血糖)!领导人到了贵州,他前脚走,我后脚到,沿着领袖的足迹,沾沾光!贵州我去过多次,游人最多,有一国际组织,评它是中国最美的地方,我还会去,没玩够,也没吃够(贪吃)!——周德文
6.道可道,非常道!我们一辈子在追求道!向道而生,背道而亡:“人类永恒的真理追寻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人类如同渺小的尘埃,却有着不屈的灵魂和无尽的探索欲望”。人们追求道,“盼望”道,一生贯之!我们从远古的蛮荒走来,历经岁月(生活不易)的洗礼,始终在追寻着一个永恒的真理(真理在我心中)!我们一生都在追求道,践行道!为道而生,为道而忙!道这么伟大,那么“道”是什么?它是自然的法则,是宇宙的秩序,是人类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又似一座高山,指引着我们不断攀登”(网络语)。圣人(有道德的人)告诉我:“向道而生,意味着顺应自然的规律,遵循道德的准则,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背道而亡,则是违背自然的法则,违背道德的约束,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道是自我,从我做起,影响別人!道也是人们应该遵循的法则!——周德文
作者:周德文(经济学家 杭州)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