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要说的麻,即麻布或土布,也被称为“夏布”,乃华夏之布。上可追溯到华夏远古文明时代,后被人称为“中国草”。在中国纺织历史上著有“纺织活化石”的美誉。其纱质细腻、经纬咸宜、不皱褶、不变形、易洗涤,凉爽清汉,是一种纯手工的环保产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的夏布工艺,利用夏布独特的品质,既刚又柔、色泽诱人,“嫩白匀净,通行四方,商贾幅辏”。古往今来,其制作工艺日趋成熟,令人爱不释手。
夏布画是画家利用中国夏布天然形成的色彩差异和传统手工技艺生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肌理效果而创作出来的中国画。
王少农堪称中国夏布画的鼻祖。任何艺术门类都有其确定的特质。中国夏布画的特质渗透在它的肌理与呼吸之中,是显性的;也潜藏在它整体的精神气质与美学诉求中,是隐性的,如天地间,赋予生命灵动之气。这种简单的原理,始终贯穿于衍生或成长的过程之中,但却每每为人所忽视。
王少农夏布山水画这种来自灵魂里的信念和独立,让我知道自然造化的物象本体性是相同的,但灵魂与品格高于一切。这种灵魂与品格就是艺术自己独有的语音空间,即艺术内在的“气”的运动。它是中国夏布画灵魂的重量,品格的重量。
用以上认知来诠释画家王少农创作的中国夏布山水画,我对其艺术之感受是“气动风生,气凝水聚”。他的山水夏布画创作在布局、结构、构成、布势上,均有着内在的生命与流动性。他的笔墨配置,对应、动静等处理都有足够的深思和研究,才能画出如此空间意识的精神境界。
当那幅《山川万里图》在广西南宁皇氏集团董事长黄嘉棣办公室展开的时候,其作品曲折含蓄地流露出一种“时而清澈、时而静穆、时而神秘、时而淡远、时而壮阔、时而浑厚”的意境,当之无愧是形神兼备的山水艺术作品,观后让人精神为之震撼。不可否认,画家王少农对中国夏布画的艺术探求可谓勇猛精进,对中国夏布画的精髓深有体悟,已经画得相当成熟,他将夏布之特性融入自己的心性,才能创作出如此耐人寻味的山水画境界,让人观后拍案叫绝!
夏布承载着艺术。夏布本身也堪称艺术,无不让人沉醉于其中。
纸、绢是中国书画的载体,古人认为,“纸寿千年,绢寿八百”,认为纸、绢比金石还要长寿。确实,那些曾经刻在石头上、铸在青铜上的文字和图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灰飞烟灭,然而借助纸绢,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和文献。遗憾的是,几千年来,再没有出现类似于宣纸一样的中国书画载体,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发扬一时间遇到瓶颈期。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也尝试过用其他材料作为中国书画的载体,都未能成功。王少农教授以夏布为原料,通过反复试验,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天府观察 饶友君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