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鑫和他们的发雕作品(一)
艺术品,毕竟是一种带有享受功能和金融特性的意识类产品。
黄鑫是一位四川籍发雕艺术家,他对于发雕的热爱,可以追寻到他年轻的时候。
几年前,黄鑫找到董庆宇希望儒经网能够做为他的成果发布平台。
董庆宇经过调研后,同意了。
当时,董庆宇认为,头发可以保存上千年这是真的事情。如果把环氧树脂等化工原料混合在一起,定型后进行各种图形的雕刻,应该不会有问题。
把头发混合粘接成型,制作成发雕艺术品,是艺术品的创新发展方向,值得重新挖掘出来。
之后,董庆宇不断地告诉黄鑫,“爱拼才会赢,敢唱才会红!”做事业必须去拼搏,这是每一个成功者最大、最直接的奥秘。
董庆宇鼓励他把发雕作品拿到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杯(足球)等赛事上去展示,督促他给这一些组委会宣传部门推荐自己的发雕艺术作品。
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发雕作品被杭州亚运会组委会收藏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国各地的发雕艺术品订单。
几天以前,黄鑫给董庆宇留言,他在杭州清涧集团与他们的董事长严东明商量了,把他们公司三十多位员工头发收集在一起,做出一件“展翅高飞”造型的雕塑,作为他们公司即将在香港上市的纪念。
据说,这一顿操作下来,他不仅收获了30多斤头发,雕刻出来的作品还深得公司管理层的高度赞扬。其他几家企业看到后,也邀请他去继续给他们做其他的雕塑作品。
特别是杭州力度鞋业集团,还邀请他用几个原始发起人的头发加在一起做了一双42码“皮鞋”,专门放到了公司产品展示厅里,作为鞋厂成立和创新的纪念。
力度鞋业集团与全国其他地方的鞋厂一样,他们全部实现机械化后,鞋厂由原来500多人上班,到现在只有不到20位技术工人上班。
于是,重新挖掘鞋厂内在精神动力和文化传承就成为了力度集团几位股东的心病。而黄鑫带来发雕艺术新思路,让他们的头脑豁然开朗——记住历史,意味着继续创新、继续引领“潮头”经济,实现继续赚钱的最终目的。
现在,黄鑫正在全国理发店寻找代理,做一个具有56各民族头发“中国魂”雕刻作品,作为自己公司自成立以来的标志性“地标雕塑”。
“董总,在成都吗?”董庆宇突然看到黄鑫的网络留言,心想:想来啥就来啥,这就叫做心有灵犀哦!
“黄总,我近期在成都!有事吗?”
“我明天回成都,我们见面聊一下吧!”
“好的!你住在哪里呢?”
“我住在黄龙溪得舍大酒店李勇,李总那里!晚上,我们一起吃饭吧!”面对黄鑫的邀请和回答,董庆宇的内心非常高兴。
他高兴的是,北漂艺术家们都非常辛苦,只要是坚持下来的,都会成功;不成功的艺术家、中途退出的艺术家占北漂艺术家的大多数。
董庆宇记得五年前,他去北京宋庄见到山西太原北漂画家英坤的情景:
一场有全国各地画商参加的采购会上,英坤的牡丹和兰草画,居然卖出了300元一张的价格。
当时,他很高兴,因为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广东等地的画商一次性给他订购了800张。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一下子就有20多万进账。因为,他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接到任何订单了!
相比过去,他的书画作品按照每平尺卖2万的叫价,这800张商品画的价格,比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加实在。
他见到董庆宇时的第一句话,“董总,今天我很高兴!我请你喝酒、吃饭!”
看到这种情况,又比上次见面时他那种侃侃而谈。目空一切的做派,又真实了许多。
很多人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催人老”而董庆宇则认为,岁月把人的各种锋芒和性格全部都磨平了,这是好事也是坏事情。
好事情在于,岁月使人增长了阅历,也使人获得了社会更多地认同。
英坤把自己从2万一平尺降到800元一张的书画,虽然是走量,但是解决了他在北京的基本生活问题。
“董总,我现在知道了,书画家需要活下去这才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每年我要画一部分商品画,首先保证基本生活不出问题。今年,我计划在北京买一套房子,然后,再研究一些精品画作为高价和传承给子女所用!”
听到英坤的感慨,董庆宇高兴地说,“英大师终于明白了,做大师也需要生活,也需要被社会大众认可。片面追求书画作品高价格,很难获得成功,这是一个有道理的观点!”
“是的!感谢你去年的提醒!”
“不是你去年给我说,人首先要活下去才能发展,我现在都还在钻研精品画的路上。后来我才发现,许多画精品书画的人在教学生,学生也是给了老师费用的。”
“现在,学习书画的学生越来越少,他们的收入来源也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总的说来,我要感谢董总的提醒,使我这才走出艺术创作和收入的怪圈!”
听到英坤的肺腑之言,董庆宇很直接地说,“英大师,艺术家其实就是一个个体户,个体户做大了就是企业家!”
“书画家首先是要通过自己的艺术产品收获第一桶金,‘商品画’是很好的基本生活来源。”
“其次,就是所谓精品画。不是不可以做,而是必须做好!”
“还要用企业家的思维去做好自己的书画事业!”
“谢谢董总!你又一次为我解除了思想上的顾虑!”
“我也没有那么厉害,我只是一直认为,书画艺术就是一件商品。消费者喜欢才是真正的‘王道’,你说对吗?”
董庆宇这一提问,英坤心里一震。他思考了几分钟后说,“是的!董总是思路宽广的著名媒体人。见得多,自然比我们常人认识问题的高度要高许多哦!”
艺术,也有一个贴近14亿中国人和外国朋友的问题。人家看不懂你的东西,不会买;即使看得懂你的作品,因为价格太高,谁还会愿意出钱来进行消费“书画”作品呢?
英坤的成功完全可以说明,艺术作品虽然无价,但是只要进入到消费者喜爱的流通领域。价格一定不能太高,“用得起”应该是消费者和书画家们最大的实用性原则。
黄晨灏讲述:中国民营企业家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