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副总经理徐超说,随着中老铁路开通,昆明中心站大力打造“澜湄快线”货运品牌,并从今年4月起调整为每天开行,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流保障。
上万平方米的场站内,写着“中欧班列”“中铁特货”等文字的集装箱整齐码放。这些集装箱大多来自东南亚国家,榴莲、山竹等水果的味道在场站里飘荡。
约1小时后,转运作业开始。“正面吊”、货车、巡视车等车辆陆续驶入,搭载榴莲的货柜随后被转运出站。负责现场指挥的工作人员赵树斌说,中心站采用智能化系统,每个集装箱都有精确的数字定位,接货卡车进入场站后能够自动识别,并按照指示找到接货点位,几乎一秒钟都不耽搁,马上就能将集装箱送往新的目的地。
中铁特货冷藏箱为保持榴莲品质立下了汗马功劳。中铁特货公司冷链物流部主任易强说,中铁特货冷藏箱采用优质的保温材料和抗压、抗腐蚀、抗老化材料,能够有效地隔绝外界温度和湿度变化;制冷系统采用先进的制冷技术和环保节能的设计方案,可以对箱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精确控制和调节。冷藏箱还配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依托在广东广州的监控中心,可实现24小时对货品温度、湿度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用户可实时查询货品状态。
9时15分,榴莲货柜被转运到云南陆航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堆场。它将在这里“换乘”驶往北京的冷链货运汽车。云南又一顺国际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调度员袁工和同事早已等候,他们将开箱查验榴莲品质、颜色和成熟度。
工作人员打开货柜,搬出3箱榴莲。袁工戴着手套,用手捏捏表皮,插入温度计。随后,他用刀切开一个榴莲的表皮,进行数次按压、品尝后,查验工作完成。袁工说,目前榴莲颜色呈青色偏黄,味道淡清香,果肉夹生,果内温度适中,这些都表明榴莲目前不是特别熟,全程温度控制良好。
10时12分,“倒柜”时刻到了。所谓“倒柜”,就是将榴莲从之前的冷藏箱搬到新的货箱。两辆汽车将尾部对接后,工人们开始搬运作业。一箱18公斤重的榴莲,一名工人一次可以搬运两箱。整个“倒柜”持续约两个小时。
新的冷藏箱长达13.7米,如何确保其在公路运输中平稳和安全?袁工说,每次出发前,工作人员会对车辆、货柜进行检查。榴莲运输中,一般将冷藏箱温度设置在12到16摄氏度,还会根据榴莲不同的成熟度,远程设定温度以及新风比例。
47岁的驾驶员王勇是昆明人,跑冷链运输十几年了。他说,驾驶冷链货运汽车途中,需要特别注意冷藏箱温度,“我一般都是隔4个小时就停车半小时,一是休息,二是检查冷藏箱温度”。
12时06分,王勇驾驶满载榴莲的汽车,奔往北京。
9月24日
中国 北京通州区生鲜仓
9月24日11时15分,经过近48小时的行驶,王勇驾驶的汽车顺利抵达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京东生鲜仓2号库。
生鲜仓外,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排成长队,等待着把来自世界各地的生鲜产品入库。
生鲜仓里,每个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袄。按照分区不同,这里常年维持着恒定的低温,以确保所有生鲜产品都能维持最佳品质。记者在仓库里看到,水果、酸奶、益生菌、蔬菜、饮料等诸多品类的产品,入库后被存放在不同区域的货架上。仓库里,运输小车一刻不停。
王勇熟练地将车停放在仓库门前,卷帘门打开,汽车后舱门打开,移动“冷库”就这样和生鲜仓“冷库”实现了无缝对接,此时的北京艳阳高照,但榴莲始终处在低温环境中。
生鲜仓库负责人郝北北带领记者穿越生鲜仓,来到最里面的存储区。这里,就是单独开辟的“榴莲室”。与一般水果不同的是,生鲜仓为榴莲专门开辟了一个存放区域,存好之后即关门。郝北北解释,这是因为,榴莲跟其他水果之间会有催熟反应。这个区域的温度,也被严格控制在了5到15摄氏度之间,这是最适合榴莲的存放温度。
榴莲的出库管理同样在生鲜仓库里完成。在靠近仓库大门处,两条传送带一刻不停地转动。一旦有客户下单订购,京东工作人员会用小车将榴莲运到这里,在这里完成登记、打标签等工作后,才与其他商品一道,从仓库运出。仓库外,京东自己的冷链物流车装货完成后,开往分拣仓。
9月25日
中国 北京海淀区消费者家中
9月25日13时,榴莲被运往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京东分拣仓。巨大的集装箱式厂房内,是一条条快速运转着的传送带。分拣工人忙碌地装卸货物,将各色货品放在不同传送带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步是为了细化货品派送区域。货品经过传送带分拣,将被装上一辆辆驶向北京市不同区域的小型货车。
两个多小时后,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快递站点,京东快递员侯建东从传送带上拿到了一箱榴莲。
侯建东这一路需要运送的东西很多,装了满满一车。每一天,他平均要送170—180单。这一天,购买榴莲的那个客户家离站点不足3公里,侯建东对这段路驾轻就熟。
开门接过侯建东送来的快递箱,看到远道而来的榴莲,消费者臧衡打开了“话匣子”。
“我爱人在云南昆明从事物流工作,所以我对泰国榴莲进入中国的方式都很清楚,以前主要依靠公路、空运、水运,现在多了铁路运输,也就是中老铁路。”臧衡腼腆一笑,“我有幸参与了5年的中老铁路建设。”
臧衡曾在2018年到2022年间在中老铁路上工作,任中铁二局新运公司磨万铁路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先后参加过中老铁路万象梁场、万荣梁场、孟塞梁场以及全线铺轨等建设,亲历和见证了中老铁路桥梁首制首架、轨道首焊首铺以及全线铺轨贯通等重大节点,并于2021年12月在老挝万象参与了中老铁路通车仪式。吃着中老铁路运来的榴莲,记忆也一幕幕浮上臧衡心头。
“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臧衡吃着榴莲,直喊“真甜”。他说:“如果‘一带一路’建设还有别的项目需要我,我还去。”
(本报记者孙广勇、杨一、徐蕾、杨一枫、陈振凯、彭训文、刘少华、李贞、叶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