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何厚积薄发,推进新型工业化?
11月1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的“专精特新·制造强国”——“培育专精特新 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大会在汉召开。来自湖北的专精特新企业代表、专家齐聚一堂,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招。
“小巨人”练就“独门绝技”
8秒,一块5.5英寸的手机屏可以完成一体成型切割;40秒,一件汽车B柱在火花四射中完成切割……这是每天发生在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一幕。
这家企业是中国第一家以激光智能装备为核心、全产业链布局的智能制造系统方案提供商。“如今,无论是天上的飞机,还是地上的新能源车,都能用激光切割技术来完成。”该公司董事长邓家科认为,激光+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部分。
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癌细胞诊断机器人,在短短几分钟内,便能完成一次容量达上万个细胞的标本筛查,并自动生成检测报告。
公司董事长孙小蓉说,该技术已覆盖4个国家、全国31个省市区,超过2000家医疗机构,累计为上千万名妇女做了宫颈细胞病理检测。
这两家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行业佼佼者。近年来,湖北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积极引导广大企业聚焦实业、专注主业,在细分行业领域精耕细作、创新发展、做优做强。
2023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17家,总数达到678家,跃居全国第7、中部六省第1。在此引领下,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共4157家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以专补缺、以小补大
新型工业化不仅关注产业链延伸,还关注稳定、巩固和强化各个环节。
“每一个专精特新企业,都符合新型工业化的特质和本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燕萍表示,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性,其生产的产品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发挥着强链、补链和固链作用,提升了产业链协同性。
位于黄石的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其研发生产的高端换热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军工、航空航天、远洋船舶、铁路机车、冶金矿山等行业。“白鹤滩水电站的换热器便是我们做的。”公司董事长伍佳元介绍,换热器一方面可以解决设备运行过热问题,还能节省能源消耗,目前公司进入许多龙头企业的供应链当中。
在关键生产设备和技术研发领域,武汉神动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投资数千万元,生产的传感器被广泛运用于整车企业。
“传感器就像我们的鼻子、耳朵、眼睛,大到航空航天、小到家用,都要用到传感器。”公司董事长刘慧琳说,传感器是智能驾驶的底层,以前一辆燃油乘用车有100多个传感器,现在以智能驾驶为主打的新能源汽车用到的传感器超过300个。我国智能驾驶要实现自主安全可控,汽车传感器自主研发和生产是基础。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