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11月24日,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论坛持续至11月26日,设置世界数字经济论坛、智能制造与创新发展论坛等11场平行论坛,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话科技文明,共谋未来发展。
该论坛首次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以“科技赋能发展、共谋湾区未来”为年度主题,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托马斯·苏德霍夫,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首任主席白春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围绕全球创新、“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药物开发和能源绿色转型等话题分享精彩观点。
白春礼在主旨报告中指出,我国发起国际组织和国际科研机构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与80余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共建50余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共建国家建成20余个农业示范中心、70余个海外产业园。
展望未来,他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创新合作应该持续完善科技合作网络体系,建设跨领域、多主体、全方位开放包容科技合作平台;务实合作解决基础前沿问题,积极发挥大科学设施平台作用,推动发起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合作与区域发展的联动;进一步鼓励开展高密度、多类型、多层次创新人才交流活动;打造开放合作创新生态,构建开放自由的国际科技合作创新生态。
论坛还发布了2023年度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和粤港澳大湾区十大未来产业方向。
IUPAC“2023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分别是人造肌肉、PET的生物回收、氯化物介导的海洋二氧化碳去除、解聚、化学中的GPT语言模型、“低糖”疫苗、噬菌体疗法、光催化制氢、合成电化学和可穿戴传感器技术。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执委帅志刚表示,很高兴看到不断有中国化学家领衔的研究纳入其中。今年入选的技术,例如“可穿戴传感器技术”“光催化制氢”“噬菌体疗法”“PET的生物回收”等,都有来自中国科研团队的工作贡献,希望“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的遴选和发布能引起更加广泛的来自中国科技界的关注、支持和参与。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现场揭晓粤港澳大湾区十大未来产业方向,分别是未来信息产业、未来健康产业、未来能源产业、未来材料产业、未来装备产业、未来环境产业、未来农业产业、未来空天技术和未来深海、深地产业。
曲建表示,过去三十年,大湾区的制造业从传统的橡胶制品等转变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未来信息产业是大湾区最大的优势产业,市场和研发之间已经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处于全球“遥遥领先”的地位;近年来,大湾区在高端半导体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在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无人机领域均处于业界领先的地位,有望在未来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更大的技术优势,培育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崔璨 徐怀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